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赛鸽配对:强龙巧搭地头蛇的成功探索

赛鸽配对:强龙巧搭地头蛇的成功探索

  • 更新日期:2025-11-21 19:52:57
  • 查看次数:

在养鸽的圈子里,大家都清楚,寻找好鸽子并非难事。然而,仅仅拥有这些好鸽子,就一定能在养鸽之路上取得成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就好比我们日常做饭的厨房,即便贤妻买回了鸡鸭鱼肉、萝卜白菜等优质食材,但要将这些食材变成美味佳肴,还需要巧妙地进行组合搭配,合理地控制火候。而且,由于每个人厨艺水平的不同,哪怕是同样的食材,也可能有人把“红烧鲤鱼”做得不如“醋溜白菜”好吃。

回到养鸽的话题上,这个厨房做菜的例子其实生动地说明了养鸽过程中配对的重要性。好的种鸽就如同那些优质食材,而巧妙的配对则是烹饪的技巧。雌雄鸽的搭配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它们能否繁育出超越双亲或者完整遗传父母优势的后代,这无疑是每一位痴迷于赛鸽的朋友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但问题在于,配对这个养鸽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不像基因公式那样,有明确的诸如X、Y、M、B等科学数字可供我们牢记。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配对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经验、感觉以及个人对鸽子的“悟性”。目前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来明确哪种配对方式是绝对的黄金配,只有通过子代的竞翔结果,才能最终给出答案。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近几年略有成效的经验,那就是“强龙巧配地头蛇”,也就是用从外地高价引进且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超级金母,与当地经过赛场检验、成绩优异的前名次雄鸽进行配对。这种配对方式让我收获颇丰,在此与广大鸽友共同交流学习。

就拿草堂金母的配对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此不再赘述。我认为这种配对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缩短外地引进鸽子来到本地后的适应时间,使它们可以更快地适应当地的环境,比如云南的红土高原,其独特的高山大川地理环境。这样一来,优良血统的遗传特性就能得到更为完美的展现。同时,本土的“地头蛇”在与强势血统结合后,其肌肉和智慧等方面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先来说说引进的“强龙”。无论是公鸽还是母鸽,它们往往都有着一定的“背景”。毕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花费高昂的代价,不远千里将它们像神一样请回来。而所谓的“地头蛇”,并非是指那些无赖之辈,而是真正在当地称霸一方的王者。尽管它们可能没有名贵的血统,但其骄人的战功足以证明它们的不凡。引进“强龙”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称霸鸽界,而这就意味着要推翻原来的霸主“地头蛇”。然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未能如愿,正应了那句俗话:“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那么,“强龙”究竟该如何与“地头蛇”配对呢?我个人的做法是采用相似配,也就是异血相似配。具体而言,就是砂眼配砂眼,黄眼配黄眼,并且在砂型、眼志等方面,越接近越好。这种同质交配法,通常情况下,所生出的后代绝大多数都能保持上一代眼睛的特点,优势较为明显。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我曾经遇到过一羽砂眼雌鸽,与其他砂眼鸽配对时,表现不佳。后来改为差异配,用黄眼雄鸽与之配对,后代的表现才有所改善。

除了眼睛方面的匹配,翅型、骨架和羽毛也要尽量相似。对于翅型优劣、骨架好坏的判断,我个人感觉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全凭个人的领会。至于羽毛相似,并非简单地指瓦灰配瓦灰、雨点配雨点、红绛配红轮。在我看来,更关键的是要有那种如同丝绸般手感的羽毛,滑滑的、顺顺的,抓在手里就像泥鳅一样,一不小心就可能溜走。

这里不妨插一句,老虎是吃肉的,但吃肉的不一定就是老虎,不过,老虎必定是吃肉的。同理,有好羽毛的鸽子不一定是好鸽子,但好鸽子一定有一身好羽毛。

说个小笑话,有一天,一位养鸽朋友到我家,我和他在鸽棚里看鸽子。我抓了几只我觉得手感很好的鸽子给他上手感受,并告诉他:“有这种感觉的就是好鸟!”他却一脸迷茫地说:“我怎么感觉都一样啊?”我笑着说:“一样就不看了,咱们出去洗洗手,喝酒去。”然后就和他一起出了鸽棚。其实,像他这样上手也感觉不出来的人不在少数,这种情况也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主要还是靠个人的“悟性”去体会。

另外,翔距方面也要尽量接近。例如,300公里的鸽子尽量配300公里的,400公里的可以配400公里的,也可以是300公里配400公里,400公里配500公里,600公里配700公里。我不主张300公里配800公里,400公里配1000公里这样的组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某一赛距的优势。

以上这些做法,我个人在实践中,后代赛飞多次取得成功,但这并非是万能的“神药”,也曾出现过失败的情况。或许,这正是赛鸽运动吸引我们不断探索的魅力所在吧。

需要强调的是,“强龙”并非单纯指价格昂贵或者拥有华丽血统书的鸽子。

说了这么多,希望其中能有一小点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就心满意足了。最后,在3月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愿母亲、姐妹、妻女等伟大的女性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