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同系繁殖在鸽子育种中的应用与要点

同系繁殖在鸽子育种中的应用与要点

  • 更新日期:2025-11-21 19:40:00
  • 查看次数:

在鸽子的育种领域,同系繁殖是一种备受关注且具有挑战性的繁育方式。我们通过搜集鸽子的基因,其中既包含优良的基因,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基因,然后借助这些特殊的鸽子来精心制定育种计划。随着同系繁殖比例的逐步提高,获得具有相同基因幼鸽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随着纯合基因的不断集中,鸽子会逐渐失去活力,其继承外形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当然,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羽充满活力的同系繁殖鸽子,这种情况下可以较为确定地说,这羽鸽子存在某些基因类型并未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纯合状态。尽管它可能在实际比赛中为我们赢得不少奖金,但从血统角度来看,它的后代往往无法遗传到期望的特质。

当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同系繁殖时,最终可能会得到一羽看似退化的鸽子。这种鸽子不仅缺乏活力,似乎也难以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获得奖项的希望十分渺茫。不过,如果将其与合适的鸽子进行杂交,其后代却极有可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遗憾的是,许多鸽友在实际操作中容易犯错。他们往往会淘汰那些自己认为赛绩不佳的同系繁殖鸽子,而保留了看起来活泼的那些。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同系繁殖的核心概念与特殊基因紧密相关,被保留下来的鸽子可能并不具备本应遗传给后代的特殊基因。

那么,同系繁殖的正确方法究竟是什么呢?我曾阅读过老约翰·兰布莱特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远亲的同系繁殖是唯一的方法,对此我持有不同看法。曾经,马太斯和De Baere兄弟培育出了不断繁殖出优秀种鸽的品系。我在运用它们进行育种之前,首先会确认这些品系是否适合杂交,之后再精心规划配对方案。通过这种远亲的同系繁殖方式,我也取得了不少优异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下一代的育种质量变得不稳定,优秀赛鸽的数量也逐渐减少。面对这一问题,我开始思考新的育种方向。

1974年,我在亚方斯·安加教授家度过了一段时间。他向我介绍了自己毕生研究的种群遗传学知识,让我对这个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一起深入探索了所有能够应用于育种的知识,并坚信可以根据一份固定的时间表来繁殖出优秀的赛鸽和种鸽。基于此,我们整理理论概念,并为配对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从那时起,我就严格按照这份时间表进行育种,几乎没有偏离过。

安加教授在当时已经得出结论,就他而言,没有比“Klaren 46”更好的种鸽,我们的时间表正是以它为指导方针。“Klaren 46”与不同的雌鸽配对,都能很好地遗传优良基因,而且它的后代也得到了验证。作为“Klaren 46”众多孙代的主人,我尽可能多地将它们纳入我的育种时间表,目标是在我的孙代中取得理想的成果。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重要的表格。表格一展示了“Klaren 46”基因在不同代际中的百分比情况。当“Klaren 46”与X雌鸽配对后,子代中“Klaren 46”和X各占50%。而在孙代中,根据其比赛和育种表现可分为不同类别:A类(比赛和育种一般)占比10 - 15%;B类(比赛和育种很好)占比25%;C类(比赛和育种超级)占比30 - 50%。这个表格清晰地呈现了染色体分开后的缩减情况,显然,C类的孙代是最适合继续用于育种的,因为它们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并且继承了“Klaren 46”基因的最大百分比。

表格二则是“Klaren 46”孙代的具体配对计划。假设我们有“Klaren 46”的5个孙代A、B、C、D、E,首先进行配对,如AXB、CXD,E暂时不用。AXB配对产生第一代后代1、2、3、4,CXD配对产生第一代后代5、6、7、8。接着,让上述两个配对的后代再进行结合,形成第二代配对,例如1和5繁殖出9和10,2和6繁殖出11和12,3和7繁殖出13和14,4和8繁殖出15和16。最后,在第三代配对中,将9和E配对。可以看到,这个育种计划是从5个具有唯一共同祖先“Klaren 46”的孙代开始的,第二代与A、B、C、D或者更优的一个配对,“Klaren 46”的同系繁殖是通过第三代来完成的。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即使是马太斯鸽群本身也存在较多的同系繁殖情况。那么,退化问题究竟如何呢?当我按照这样一个同系繁殖计划长期实践下来,虽然确实会留意到一些退化的迹象,但总体情况还算良好。事实上,相反的情况似乎更为明显:鸽子眼睛的颜色得到改进,色素沉着增多,瞳孔像大头针的针头一样小;肌肉质量和体形基本保持不变,我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外部退化迹象,而且后代的表现反而越来越好。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我的经验并非绝对适用于所有情况。在进行同系繁殖时,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密切关注。首先,一些特性,如活力、忍耐力以及进入状态的能力等,会随着同系繁殖的推进而逐渐退化。这是因为只有一部分基因参与传递这些特性,所以它们往往是最先出现退化现象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在同系繁殖后与合适的鸽子进行杂交来激活这些特性,从而获得积极的结果。其次,有一些在赛鸽运动中至关重要的特性,同样会受到同系繁殖的影响,而且杂交也无法改善它们。这些特性是由数百个基因共同决定的,它们是传递的媒介物,也就是说,最终的产物是父母双方贡献总数的一半,无论是采用同系繁殖还是杂交的方式。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制定周详的育种时间表的同时,进行严格的选择。

我们不能忘记同系繁殖的首要目的。一方面,我们要寻找那些具有超乎寻常价值的基因;另一方面,要设法收集某一血统的高度浓缩基因。当我们的育种计划聚焦于某一羽特殊鸽子时,随着基因的逐步纯合,我们期望看到以下结果:一是该血统中的许多鸽子能够拥有来自那羽特殊鸽子的基因;二是如果共同的祖先确实非常出色,那么鸽子们从这项育种计划中获得的遗传能力将会增值;三是这些鸽子的外表会逐渐变得不固定,同时它们更多地会在长距离和艰苦的比赛中展现出优势,而不是在短距离赛事中表现出色。

综上所述,同系繁殖的鸽子通常更适合作为种鸽,它们的第一代在杂交时往往能够取得非常成功的成果,但在作为赛鸽,尤其是参加长距离比赛时,表现可能相对欠佳,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