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鸽子产卵与孵蛋: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鸽子产卵与孵蛋: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 更新日期:2025-05-24 13:27:23
  • 查看次数:

在鸟类的世界里,鸽子的繁殖过程充满了奥秘与挑战。从产卵到孵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呵护,才能确保小生命的顺利诞生。

产卵:生命的起始

自然界的野鸟,繁殖季节短暂,繁殖一两轮后,性活力便会暂停,直至来年春天。它们的生物时钟极为敏感,能精准感知日照长度的细微变化,从而激发性欲和交配欲望。

家鸽则不同,被人类驯化后,繁殖期大大延长。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对日照长度的敏感度降低,更得益于人类提供的“好食好住”的生活环境。然而,为了避免雌鸽因过度繁殖而早残,同时保证仔鸽的质量,鸽友们通常会在秋天将种鸽对拆离2 - 3个月,之后再让它们复配。

有时,为了实现早育,鸽主会在11月底前配对鸽子。但此时日照较短,违反自然规律。为了让鸽子正常产卵,可以每天利用人工灯光补光数小时,而调高室温并非必要。

雄鸽和雌鸽复配后,在激素的作用下,会经历性欲显现、营巢、搜集巢料等一系列过程,通常在配对后的第八天(冬季育种会晚一些),雌鸽便会产卵。不过,育种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鸽对之间可能会因伴侣羽色不同而互不相容。

有趣的是,刺激雌鸽下蛋的竟然是一种“视觉反应”。看到其他鸽子,甚至是自己镜中的影像,都可能引发雌鸽产蛋。因此,飞鳏夫制的鸽友在赛季结束后,会将雄鳏夫的雌伴单独关养,避免它们看到其他雌鸽而继续产蛋。

雌鸽只有一侧卵巢(大多为左侧)具有功能,卵巢表面的滤泡含有未来的性细胞——卵母细胞。性机能被刺激后,卵母细胞会分裂产生成熟卵子。与哺乳动物不同,鸟类的卵子含有大卵黄,且每个滤泡不会同时成熟,雌鸽每次产蛋通常只有2枚成熟滤泡,且成熟时间相差约44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雌鸽一生的滤泡数量在出生时就已固定,产蛋会消耗大量体力和影响新陈代谢,所以不能将雌鸽当作产蛋机器。

在产卵过程中,雌鸽的输卵管会同步发展,为授精和产卵做准备。交配时,精子进入泄殖腔,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移动的过程中,会依次形成卵带、外膜和卵壳,最终形成完整的鸽卵。

一般情况下,第一枚鸽卵会在卵黄被输卵管吸纳后的40 - 44小时,约下午5时产下,第二枚则在44小时后产出。精子在输卵管内可存活一段时间,为保证仔鸽血统纯正,14天内不宜易配。

然而,雌鸽产蛋并非总是顺利。提前产蛋可能导致无精蛋,难产也时有发生,原因包括鸽卵过大、无蛋壳等。若雌鸽参赛后体力不支,也可能无法顺利产蛋,甚至出现脱肛。遇到这种情况,可通过交替浸泡温水和冷水、按摩腹部等方法处理,必要时可皮下注射脑垂体后叶素,若情况严重则需进行剖腹取卵手术。

此外,鸽子产卵还可能出现各种异常状况,如无蛋壳、单枚蛋、三枚蛋、形状细小、无胚等。蛋壳的形成需要稳定的血钙浓度,雌鸽产蛋时大部分钙质来自自身空骨的贮存,因此产蛋对雌鸽来说并非易事。为保证蛋壳质量,需要足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特别是对于经常被关饲的种雌和冬季繁殖的鸽子,配对前和繁殖周期中间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3。

孵蛋:生命的守护

当雌鸽顺利产下2枚鸽蛋后,孵蛋工作便开始了。鸽子会将胸部压在鸽蛋上,通过体温传导来孵化。虽然雄鸽也会参与,但主要由雌鸽承担。有时,鸽对会在第一枚鸽蛋产下时就开始抱孵,为避免仔雏出壳不同步,可先将第一枚鸽蛋捡起,放入假蛋。

实际上,鸽蛋在深冬也不易冰化坏死。曾有实验表明,在极端低温下,鸽对的抱孵能让鸽蛋正常孵化。

在孵蛋过程中,催乳激素起着关键作用,它由脑垂体前叶分泌,引导鸽子完成孵蛋和哺育仔雏的行为。但种鸽可能会出现弃巢或再筑巢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只产下一枚蛋、产蛋和孵蛋期出现异常、外界干扰或寄生虫困扰等。

鸽子的孵蛋期通常为17天,冬季为18天。若使用人工孵蛋器,建议将温度设定为39.5°C,湿度保持在50% - 55%,每天翻动鸽蛋2次。若鸽蛋经过几天自然抱孵后再放入人工孵蛋器,出壳成功率几乎可达100%;若直接放入,失败率则为10% - 20%。

孵蛋温度对孵化过程影响很大。鸽蛋孵化的理想温度为39.5°C,温度过高或过低且持续较长时间,胚胎会死亡;温度变化频繁,雏鸽质量会参差不齐。不过,鸽蛋能容忍一定程度的低温,孵化过程会暂时停顿,温度降低1°C,出壳期会延迟2天。

曾有极端情况,孵蛋期长达42天,但鸽子始终坚守。此外,偶尔会出现一窝3枚鸽蛋的情况,虽然大自然只让鸽子照顾2枚蛋,但通过实验发现,3枚鸽蛋也有可能成功孵化,且幼鸽发育正常,赛绩良好。

鸽子的产卵和孵蛋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只要我们了解其中的奥秘,给予它们适当的照顾和关注,就能让这些小生命顺利诞生,为鸽界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