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换羽期的鸽子护理要点

换羽期的鸽子护理要点

  • 更新日期:2025-07-05 22:49:33
  • 查看次数:

在鸽子经历从轻微到大量换羽的阶段,过度的飞行训练会让它们感到不适,因此应避免严厉的操练和飞行。换羽期间,鸽子需要更多的休息,因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会削弱其免疫系统,使它们更容易感染疾病。此时,鸽子的饲料应增加蛋白质含量,它们会通过行为表现出这种需求,比如优先啄食豆类。此外,可能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贝壳类矿物质。

在换羽期间,应谨慎使用药物,因为某些药物的正常剂量或其他药物的过量剂量可能会损伤羽毛生长。特别是甲硝唑和芬苯达唑这两种驱虫药,已知会引发羽毛畸形,尤其是芬苯达唑。因此,在换羽期间应小心使用各种药物。

配对前的准备工作

在育种季节到来之前,有几项关键准备工作需要每年进行。建议在配对前几周注射副黏液病毒和副伤寒疫苗,并处理体内寄生虫、球虫和毛滴虫。然而,不推荐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没有预防特性,只有治疗功能。如果没有疾病需要治疗,就不要使用抗生素,以免催生抗药性并干扰正常的肠道微生物,反而使鸽子更容易患病。在进行治疗和疫苗注射后,应给予鸽子时间恢复,这样可以观察到它们恢复后健康水平的提升。疫苗注射可以增强它们的免疫力,这些免疫球蛋白会通过卵黄和鸽乳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培育出更健康的后代。

对于毛滴虫、球虫和体内寄生虫的处理,可能并非完全必要。通常需要处理毛滴虫,但如果粪便样本检查未发现寄生虫或球虫数量较低,则可以省略这些处理。如果未进行粪便采样检查,则进行处理会更安全。

育种方式的选择:单笼或共同笼

育种鸽常面临的挑战包括将配对鸽放入合适的巢箱,避免某些配对鸽与邻居鸽子发生冲突。当鸽子试图配对时受到干扰,会对其配对成功率产生怀疑。通过使用单独的鸽笼,可以消除这些问题,确保没有关于父鸽身份的疑虑,配对鸽在交配时不会受到干扰,并且幼鸽可以与父母鸽待在一起。然而,这种方式需要更多的空间和费用,并非所有鸽友都能负担得起。

单笼育种的缺点可能是笼子尺寸的限制。虽然较大的笼子可以提供有限的飞行活动空间,但绝对比只能用脚运动的小笼子要好。此外,更多的运动对鸽子的一般健康有益。较小的笼子虽然节省空间,但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鸽子不常排便,导致粪便在泄殖腔内积聚,可能污染鸽蛋和新生雏鸽,增加未孵化或刚孵化雏鸽的死亡风险。

育种期间的注意事项

在繁殖期间,应避免使用诺氟沙星,因为这种抗生素家族可能导致严重的生长畸形或胚胎和雏鸽发育缺陷。如果在繁殖期间需要使用抗生素,应选择不同的抗生素以避免这些异常情况。

还需注意,制毛滴虫药物如待美嘧唑和硝咪氨醋可能对公鸽的生殖力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药物的使用已被证明会减少精液量,而待美嘧唑如果使用剂量过高,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痉挛。在炎热天气,公鸽可能会过度喂水给雏鸽,如果水中加药,雏鸽可能会因此而剂量过度。因此,在配对后和生蛋前,以及喂育幼鸽期间,应避免使用制毛滴虫药物。

繁殖期间,盐的不足常见于哺育多窝的父母鸽。盐不足的症状包括水便、湿巢、过度啄食矿石以及异食癖。如果无法从供给的矿石中尝到咸味,可能存在盐不足的问题。通常在喂食幼鸽时明显需要盐,在矿石中加入适量的盐可以预防这种情况。然而,过量摄入盐也可能导致盐中毒,引发脑肿和死亡。因此,应逐渐补充盐以防止中毒,并在必要时在饮水中加入少量盐,但只能在鸽子出现盐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并且只能持续数天。

哺育多窝的育种鸽更容易发生疾病。生蛋、鸽乳制造和喂育幼鸽的压力会减少父母鸽的储备,使它们更容易感染疾病,尤其是副伤寒。使用奶妈鸽帮助培育珍贵赛鸽的蛋和幼鸽,可以减轻父母鸽的压力。如果可能,应限制父母鸽哺育一到两窝幼鸽。

鸽蛋和幼鸽的常见问题

在期待第一窝幼鸽孵化时,有时会遇到一些令人失望的问题,最常见的是清澈的鸽蛋、孵化前死亡的鸽蛋以及生命初期死亡的幼鸽。

清澈的蛋通常发生在第一窝或第二窝,这是因为蛋未受精而未发育。公鸽的睾丸在黎明时分会不活跃,繁殖活动会重新唤醒它们,开始制造精液并使睾丸激素达到较高水平。在此过程中,公鸽常常会出现低精液量和较低的性驱动力,导致育种精力和频率减少,射出的精液也减少,从而产生无精蛋。第一窝中的一颗或两颗蛋未受精是常见的,有时比例高达50%或更高,天气因素也会加重这一问题。

鸽蛋虽然有发育但未能完全发育而死于壳内,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不良的孵化条件、父母鸽疏忽保持鸽蛋温暖、鸽蛋在发育关键时刻被过度摇动,以及鸽蛋感染。感染可能来自父母鸽的鸽乳或铺巢料。在潮湿季节,孵化前更换铺巢料通常是有帮助的,因为感染很容易通过刚孵化后尚未封闭的雏鸽肚脐区进入。

如果某对父母鸽重复出现新生幼鸽死亡的情况,应将它们分开,并用广谱抗生素治疗10天,同时治疗毛滴虫,然后再进行配对。应注意铺巢料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更换。

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这些问题,但这里只讨论了最常见的原因。对于幼鸽死于蛋内或孵化后很快死亡的情况,培养标本通常是重要的,可以详细揭示死亡原因和可能的预防措施。

为幼鸽训练做准备

在开始训练之前,需要为幼鸽做好准备。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但没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根据个人经验和哲学,以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在大约7月4日左右,抓捕鸽子并逐一检查体外寄生虫。如果发现寄生虫,可以使用百灭宁粉进行处理。同时进行鸽痘、副黏液病毒和副伤寒疫苗接种。虽然副伤寒疫苗可能会让鸽子感觉不舒服12-14小时,但副黏液病毒疫苗不会引起生病。在注射疫苗前应喂饱鸽子,并在疫苗注射后避免抛训,因为它们可能会因为不适而停留在外面。

当鸽子感觉正常后,开始进行例行处理,包括使用氨丙啉或Baycox处理球虫病,使用真甲硝唑或硝咪氨醋处理毛滴虫和鞭毛虫,使用依维菌素处理体内寄生虫。如果存在蛔虫问题或疑虑,应进行体内寄生虫处理,并可能需要使用Pyrantel pamoate,因为依维菌素有时无法消灭所有蛔虫。

接下来,进行为期4周的血变形虫处理,如果所在地区是地方病区,则需要考虑这一处理。同样,如果未发现或目前未看到鸽蝇,可以跳过这一步骤。给予4周的盐酸奎纳林,加入饮水中,每周一次,直到比赛结束。这对幼鸽的重要性不如对老鸽,因为它们可能尚未因暴露而感染。

此时,可能需要拔掉第10支主羽,虽然过去这是例行公事,但自从使用日光加速换羽后,通常就不需要了。不建议拔掉第9支主羽,但有些人会这样做。认为第10支主羽是唯一可能妨碍表现的羽毛,因为它在流血时缺乏保护,更容易受损。

过去会在此时对鸽子进行分级,并观察比赛的互动圈,预测它们的表现。然而,现在已经放弃了这一做法,因为鸽子在完全成长后会发生太多变化,而且认为没有互动圈,所以认为这对个人而言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