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赛反思: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 更新日期:2025-07-05 22:52:15
- 查看次数:
我曾在一篇感悟文章中写道:“从成功的赛事中发现鸽才,在失败的赛事后总结经验。”未曾料到,总结经验的时刻会悄然来临。当真正需要实践这一理论时,才深切体会到在失败后收拾那颗支离破碎的心,需要何等巨大的勇气。古有关云长刮骨疗毒,我又何惧从骨子里剖析自己在赛鸽中的失败经验呢?若能警醒自己,或给读者带来启示,这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失败原因分析
1. 种鸽老龄化带来的恶果
今年我使用的3个平均年龄5年以上的配对,虽然前几年曾培育出不少获奖鸽,但今年的幼鸽质量明显下降。表现为体型偏小、骨骼硬度降低,虽然归巢稳定,也能抵御恶劣天气,但体力恢复缓慢,首次飞翔速度较慢(处于获奖边缘),复放时容易丢失。明年我将大胆启用年轻种鸽,以增加赛鸽的活力。
2. 近亲代数过多,鸽群体能退化
今年我用688231雄鸽配了它的侄女“翼狼号”688231,这羽鸽子在天鹿公棚300公里和500公里双关中均获奖,“翼狼号”本身也是散赛中两次500公里前10名的获得者(翼狼号是侄子配姑姑所出)。我今年非常看重这个配对,因为它们培育的幼鸽体型和眼砂都非常符合我的要求。我毫不犹豫地将它们连续两窝4羽幼鸽送到了天鹿公棚。在短距离训放中,它们表现惊人,但在后续决赛中却连续迟归。最后,我将训放中表现最好的两羽送上了550公里的加强赛,在归巢率不足60%的情况下,它们依然能够回归,但仍与奖项无缘。取回后发现,它们共同的缺点是骨骼硬度下降,龙骨不够浑厚。我想这或许就是近亲退化的结果。然而,在它们身上又明显感受到优秀基因的纯合特征:肌肉柔软,体型紧凑,眼砂浑厚颜色变深,嘴巴变尖,眼高头克。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它们失败了,但我想通过合理的杂交,一定会成功培育出优秀的后代,这个试验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3. 配对理念陈旧
今年的配对,我总是将目光集中在已经成功的老配对和优秀成绩鸽的回血配对上,缺乏对新配对鸽的信任和对杂交配对的试验力度。总以为自己在玩鸽子,没想到却被鸽子玩了。不怕大家笑话,我来讲讲今年三羽迟归鸽的故事。
688287绛雄是一羽交春信公棚的决赛迟归鸽,其父是近血毛脚绛,其母是“翼狼号”。688202石板雌是交天鹿公棚的迟归鸽,它是大奖赛3名688204雄的姐姐,它们是我2009年留棚的成绩最差鸽。但看到它们出众的身体条件和优秀的出身背景,还是没舍得淘汰,于是配成一对准备当保姆。第一窝做了保姆,但第二窝时没能对上种鸽的蛋,于是200386绛雌和200387红轮雄就这样出世了。看着这两个鲜活的小家伙,我果断决定再出一窝,200341灰雌和200342雨雌也就来到了世间。
结果是,我把200386绛雌支援给西山家园,它在春信公棚的决赛中获奖343名,在加强赛中又为拍得它的新主人军威鸽舍争得了87名的最好成绩。200387在铁路鸽会的500公里决赛中获得了1700多羽的38名,200342在300公里的比赛中获得了2000多羽的28名,200341在500公里的比赛中获得了1700多羽的93名。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无独有偶,我用688285近血雄(天鹿公棚预决赛双关获奖鸽)配了一羽春信,培育的天鹿公棚决赛迟归鸽。它培育的5羽子代中,一羽交天鹿公棚300公里丢失,其他4羽在散赛中经过3次艰苦的500公里比赛后一羽未失,并且有3羽获奖。
想一想以上两个配对的成功之处在于:一、种鸽年轻有活力;二、杂交出优势。
总结
- 近血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奠定基础,纯合有效基因,也可能退化体质,让你在比赛中一败涂地。
- 杂交是培育赛鸽的最佳方法。
- 年轻代表活力。
通过这次失败的秋赛,我深刻认识到种鸽年轻化和杂交配对的重要性。未来,我将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调整与实践,以期在下一赛季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