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探秘三角育种法:赛鸽育种的智慧与争议

探秘三角育种法:赛鸽育种的智慧与争议

  • 更新日期:2025-05-15 13:14:58
  • 查看次数:

赛鸽育种的领域中,近亲交配常常成为鸽友们争论的焦点。许多人将育种失败归咎于近亲交配,然而,真正需要反思的或许是自身的选鸽能力,而非育种方法本身。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种独特的育种方法——三角育种法。

三角育种法由古巴名鸽家普利茨·雷瑞那于1950年提出。雷瑞那曾担任哈瓦那鸽协会长,负责古巴赛鸽年刊的发行工作。他培育的鸽子不仅在古巴声名远扬,在美国也备受认可,许多美国鸽子的血统书中都能看到雷瑞那的名字。虽然半兄妹或半姊弟的近亲交配育种方式早已有之,但雷瑞那综合了众多世界名家对近亲交配的不同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撰写了一篇在鸽界极具影响力的论文,从而成为了三角育种法的代言人。

育种概论:科学与挑战并存

对于真正热爱养鸽的人来说,探索不同的育种方式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谨慎的育种者从不满足于现状,即便他们培育出的鸽子能够在大型公开赛中夺冠,也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育种方法。毕竟,要在赛鸽领域长久保持领先地位并非易事。

为了帮助鸽友们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育种,雷瑞那提出了几个与遗传相关的重要观念:

  1. 每一种“遗传特性”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2. 所有动植物的“遗传单位”数量固定。
  3. 父母双方各提供一半“遗传单位”,未被接受的部分将不会在新生命中发挥作用。
  4. 新生命的细胞由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每个动植物的细胞核内都有固定数量的染色体,染色体携带“基因”,“基因”以配对形式出现并决定遗传特性。而且,每个新生命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由来自父母的两个基因决定,一旦确定便终身不变。
  5. 同类动物或植物的染色体和基因数目相同。
  6. 父母的基因可能来自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鸽子的体型、眼色、羽色、耐力和方向感等特征都可能受到祖辈的影响。

这种复杂的遗传情况使得鸽子的品质难以预测。英国育种家韦考克曾提出:“谁能判断哪个蛋中的胚胎会成为冠军?”恐怕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鸽友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严格的育种过程,提高胚胎成为冠军鸽的概率。意大利名鸽家雷卡也认为,要培育出优秀的后代,必须谨慎选择种鸽,综合考虑种鸽的方向感、速度、耐力和气候适应力等因素。慎选种鸽是育种成功的关键,也是避免失败的保障。

近亲与异种交配:争议与实践

关于近亲交配,迪肯伯给出了一个客观的评价:近亲交配本身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培育出的鸽子有优有劣,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鸽子进行交配。近亲交配并不能将劣质鸽子变成优质鸽子,其主要作用是巩固已有的优良运动品质,使好的基因得以代代相传。正如西班牙的戴格在《近亲、异种与鸽系》一书中所说:“近亲交配是提高入赏率的触媒。”因此,那些指责近亲交配的人,应该反思自己的选鸽能力。

近亲交配可分为极近亲(如父女)和远亲(如堂兄弟)两种类型。以极近亲的父配女方式为例:首先,基础种公A与基础种母B进行配对(第一代);然后,从第一代的直子女(第二代)中挑选出与基础种公A条件最接近的母鸽C;接着,将母鸽C与基础种公A回配,它们的直子女(第三代)将拥有3/4基础种公A的血统和1/4基础种母的血统;再从第三代中选出与基础种公A条件最接近的母鸽E,此时基础种公A具有父亲和祖父的双重身份;最后,将母鸽E与基础种公A配对,后代将拥有7/8基础种公的血统和1/8基础种母的血统。按照这种方式延续下去,后代会越来越接近基础种公A。如果想要保留基础种母B的血统,则可以采用母子配的方式。

在赛鸽历史上,关于近亲交配和异种交配的争论从未停止。1874年,比利时博物学家普瑞迪鲁在家中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极近亲交配研究,包括母子配、父女配、兄妹配和姊弟配等方式,结果发现鸽子的运动品质并未退化。然而,比利时医生罗登鲍克却持相反观点。

安特卫普名鸽家乔治·吉斯主张异种交配,而布鲁塞尔鸽书编辑菲力普·吉格特则支持近亲交配,两人的激烈争论引发了全欧洲鸽坛的关注。布莲潘和乔治·吉斯进行了一场对决,布莲潘派出的全是近亲鸽子,而乔治·吉斯派出的则是异种交配的鸽子,最终乔治·吉斯惨败。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场争论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名家实践:多样的育种策略

名系布里库的创始人比利时布里库医生认为,在赛鸽领域,不必过于追求拥有众多鸽系。如果鸽子混入过多血源,可能会失去特色,变得平庸。他有一羽名为“艾塔龙”的名鸽,其后代在育种和竞翔方面表现出色。“艾塔龙”的直子“曼拉迪”与贝克曼系名鸽“拜尔斯”的直女配对,育出了被称为“空中海盗”的一群鸽子,在比赛中屡获佳绩。为了长远发展,布里库医生还将“曼拉迪”与另一羽贝克曼系母鸽配对,并将两次配对的子女进行交配,这种同父异母的半兄妹、半姊弟配对方式就是三角育种法。此外,布里库医生偶尔会引入新血来改良鸽子的缺点,一旦达到目的,新后代就会回归到他的基本鸽系——贝克曼系。

名鸽家史达沙特曾偶然发现同孵兄妹配对的子女品质优异,其中著名的长距离鸽王“迪毕尼尔”就是这样诞生的。但他强调这只是特例,不建议普遍效仿。史达沙特通常采用祖父与孙女配、祖母与孙子配、伯叔与侄女配、姑婶与侄子配、堂兄妹配和堂姊弟配等方式进行育种。

在配对时,不仅要考虑双方的辈份,还要确保鸽子没有明显缺点,体型相似,可采用老少配的方式,如老种母配一岁大、充满活力的公鸽,好种公配一岁大、身材完美的母鸽。

比利时中、短距离赛的常胜将军甘德瑞则采用近亲和异种交配并用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鸽系。1921年,他在雷莲德特的拍卖会中购买了一羽幼鸽,这羽幼鸽后来成为了鸽王“李巴克”。甘德瑞先让“李巴克”与四羽血统完全无关的母鸽进行异种交配,然后将这四组配对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姊妹进行近亲交配,为他在中短距离比赛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赛鸽育种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智慧的学问,三角育种法以及各种近亲、异种交配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和适用范围。鸽友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结合科学的遗传知识和自身的经验,才能培育出优秀的赛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