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远程赛鸽育种的深度解析:血统、搭配与训练的完美融合
- 更新日期:2025-11-23 19:48:59
- 查看次数:
在赛鸽运动的广袤天地中,超远程赛鸽的育种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复杂工程。通过汲取上海、常州、太仓、南京等地鸽友的宝贵经验,并结合个人实践,我愿与广大热爱超远程赛鸽的鸽友共同探讨育种搭配的奥秘。
超远程赛鸽的核心要素:血统
超远程赛鸽的制胜之道在于血统。若想在超远程赛事中取得佳绩,赛鸽必须具备纯正的超远程血统,这是至关重要的前提。目前,吴淞鸟、李鸟、赛杨(中国西翁)和培尔琴是四大主流血统。这些血统经过前辈们的悉心引进与数十年的精心培育,已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吃苦耐劳的精神、聪明机警的特质以及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卓越飞行能力,成为超远程赛事的理想选择。
在此,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可能对年轻鸽友来说较为陌生的培尔琴鸽。培尔琴鸽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由上海亚洲银行行长李声洪鸽友从比利时引进的48羽以伟奇鸽系为主的鸽子。由于运输过程中遭遇台风,血统书不幸遗失,这批鸽子遂以比利时国名命名,统称为培尔琴。培尔琴系鸽子以深灰色为主,前脑宽阔,身材呈流线形,后脑发达,蛋门紧收,羽翼中宽,以蓝底桃花砂和黑桃花眼砂为主。与吴淞鸟、李鸟和赛杨一样,培尔琴在上海取得了众多优异成绩,同样具备吃苦耐劳、善飞恶劣气候和高归巢率的特点。
超远程鸽的前提条件
- 品种纯正:赛鸽应具备明显的超远程鸽外貌特征和眼砂结构,并力求出自名门望族。
- 血统传承:种鸽的上代和平代应具备超远程血统。在选择种鸽时,应优先考虑在5000羽以上大羽数竞翔中,于恶劣气候条件下归巢的前名次鸽。保种时,应采用同种同源的远亲交配方式,培育出的赛鸽再进行品种搭配。
品种搭配的精妙技巧
- 李种与培尔琴的搭配:
- 首先,将李种与培尔琴配对,培育出三对幼鸽。
- 然后,从放飞500公里以上的佼佼者中,挑选外貌酷似李种的雄鸽。
- 接着,将这只雄鸽与吴淞鸟和培尔琴配对培育出的外貌像吴淞的雌鸽配对,该雌鸽也应是500公里放飞中的佼佼者。
- 在选择配对鸽时,眼砂应有明显落差,如鸡黄配桃花,同一眼砂的应选择深浅搭配。
- 培育出3~4对幼鸽后,通过500~700公里近程多次放飞和700~1000公里远程复放进行筛选,挑选出体形中等偏大、胸骨平坦略长、矮脚短颈、龙骨粗壮而轻盈、耻骨紧闭、臂膀长而厚实、性格稳健、上手后缩头、弓腰、脚爪勾手、全身紧凑、眼志圈肥厚宽糙灵、内线口呈波纹状或不规则多边状宽圈状、底砂厚实、面砂柱状凸粒感明显、有强劲外封砂的鸽子。这样的鸽子在放飞1500公里以上的超远程赛事中,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 李种与吴淞鸟的搭配:
- 首先,挑选外貌酷似吴淞鸟的佼佼者雄鸽。
- 然后,将这只雄鸽与吴淞鸟和赛杨配对培育出的外貌像赛杨的雌鸽配对。
- 培育出3~4对幼鸽后,采用与上述相同的筛选方法,挑选出适合超远程赛事的鸽子。
- 外来鸽与本土鸽的回交:
- 引进同品种且飞过超远程的外来鸽,与自己同宗同系的品种鸽进行回交。
- 从培育出的幼鸽中,筛选出从小就机警聪明、在草窝里扑打凶狠、未上房前就不易捕捉的个体。
- 鸽子长大后,先进行500公里放飞,再与自己放飞过超远程的不同品种归巢鸽配对。
- 培育出3~4对幼鸽后,通过近程多次放飞和远程复放进行筛选,挑选出适合超远程赛事的鸽子。
训练与提速策略
使用上述三种搭配方法培育出的幼鸽,应在一岁左右进行500公里放飞,二岁时进行700~1500公里放飞,三岁后进行1500公里以上的放飞。这样的训练安排有助于鸽子达到放飞年龄的要求,并减少对肌体的损伤。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可以尝试将目前国外流行的长距离品种,如杨阿腾、马太依斯、凡布利安娜、马克罗森斯、卡特利斯、日本势山、美国戈登等,直接与自己的超远程归巢鸽配对。培育出的鸽子在放飞成功后,再回配国血老品种,以实现提速和改良的双重目标。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为广大鸽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让我们共同在超远程赛鸽育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与创新,追求卓越的赛鸽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