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鸽开家防丢失:13 个关键控制要点,降低爱鸽丢失率
- 更新日期:2025-09-22 13:49:14
- 查看次数:
其实,幼鸽开家的丢失几率并非无法掌控,关键在于主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好细节把控。尤其从幼鸽开家成功到开始换毛的这段时间,是防丢失的关键期。此时的幼鸽虽已开家,但心智尚未成熟、身体也较为稚嫩,很容易误入其他鸽棚,或被外来鸽群带走,最终造成丢失。结合实际养殖经验,以下 13 个人为控制要点,能有效降低幼鸽丢失风险:
- 避开与成鸽同期出棚:成鸽起飞时的带动作用,或受到惊吓时的慌乱状态,都可能让幼鸽被动跟随起飞。而幼鸽认家能力弱、翅膀力量不足,一旦跟不上成鸽队伍,就极易丢失。
- 杜绝各类惊吓因素:人为惊扰、猫等地面动物靠近,都可能让幼鸽因恐慌起飞,进而因认不清家的方向而丢失。日常需留意周边环境,及时驱赶可能威胁幼鸽的动物,避免人为对幼鸽造成惊吓。
- 不强行驱赶学飞幼鸽:幼鸽刚开家成功时,对 “家” 的印记还不牢固,且翅膀力量有限。此时强行驱赶,不仅可能导致幼鸽因体力不支丢失,还会让它们养成乱落的坏习惯,增加后续丢失风险。
- 分开成鸽与幼鸽家飞时间:成鸽家飞时间长、距离远,幼鸽若跟随飞行,很可能因体力不支掉队,被带到陌生区域后无法归巢。建议早上先放飞成鸽,待其归巢进食后,再放出幼鸽家飞。
- 错开鸽群飞行高峰期:幼鸽心智幼稚,若与其他鸽群汇合,容易因不会主动离群而被带走,最终误入他人鸽棚。可根据棚周边鸽群飞行规律,选择上午十点左右、下午四五点等非高峰时段,让幼鸽单独家飞。
- 喂食后再让幼鸽出棚:幼鸽听不懂喂食口令,若空腹出棚,不仅难以通过召唤让其归巢,还可能因饥饿被其他鸽棚的食物诱导,进而被擒获。吃饱后的幼鸽对食物诱惑抵抗力更强,即便误入他棚,也更易逃脱,且归巢时也能通过食物引导进棚。
- 控制幼鸽在外活动时长:若让幼鸽成天在外活动,会让它们养成四处乱窜的习惯,既增加游棚、丢失的概率,也难以对其进行管理。建议幼鸽家飞归巢后,通过喂食信号引导其进棚休息,下午再适时放出。
- 摒弃 “诱捕外来鸽子” 的心态:不少鸽友看到外来鸽子飞行时,会想让自家鸽子将其 “带下来” 擒获。这种想法不仅不当,还可能导致自家幼鸽被外来鸽群带走,得不偿失;即便成功诱捕,也会引起周边鸽友的反感,失去交流学习的机会,甚至断送他人赠送鸽子的可能。
- 重点看护未换毛的幼鸽:未换毛的幼鸽对家的辨识度低、对外界缺乏防备心,且翅膀力量不足,是丢失的高发群体。只有等幼鸽开始换毛后,其心智、警觉性和飞行能力才能接近成鸽,此时再让它们与成鸽集体飞行,丢失风险会大幅降低。
- 管控 “孵喂幼鸽的成鸽”:正在孵喂幼鸽的成鸽,为补充营养容易出现 “打野食” 的行为,尤其在农村或周边有田地、麦场的区域更为常见。若不加以管控,这些成鸽可能会带动幼鸽和其他鸽子养成打野食的习惯,增加被盗鸽者用网捕捉的风险。
- 不盲目强制幼鸽家飞:幼鸽翅膀力量有限,若在其体力不支时仍强行要求家飞,不仅达不到训练效果,还可能导致幼鸽乱落,甚至因体力耗尽而丢失。应根据幼鸽的实际状态,灵活调整家飞强度。
- 保证食物和水的稳定供应:切勿因忙碌而长期不给鸽子喂食、供水。偶尔一顿不喂影响不大,但长期断顿会让鸽子对 “家” 产生负面印象,失去归巢的意愿,最终导致丢失。
- 保持鸽棚环境安静:频繁的人为干扰、动物惊扰,会让鸽子养成 “惊弓之鸟” 的习性,不愿回棚栖息,进而增加丢失和游棚的概率。日常需为鸽子营造安静、稳定的生活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