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道匠心:我的养鸽悟道与遗传保种实录
- 更新日期:2025-09-21 13:31:18
- 查看次数:
“哪有技?哪有师?多悟心细,必能成器。你若有技,你就成师!”这话于养鸽之道而言,恰似一盏明灯。今日我便抖落些过往养鸽的陈年旧事,夹杂着遗传保种的门道,权当抛砖引玉,盼能予诸君些许启迪。
回溯往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踏入养鸽之门,彼时囊中羞涩,鸽源匮乏,可谓苦中作乐。初涉此道,便遭遇重创——七只半岁大的子鸽投放十公里空距,竟无一归巢,直气得我晕头转向却不明缘由。岁月流转,几经波折,终得一只深雨点中油黄细砂雄鸽(姑且称作“李鸟1”),视作珍宝。谁料想,它与两只砂眼雌鸽交配所出幼鸽,依旧放飞即失。后又为其配上黄眼灰雌,孵出一黄一砂两只灰雄,其中黄眼正雄六十公里处走失,而砂眼偏雄三小时便归巢,还斩获本市250公里亚军,可惜最终也难逃流散命运。
1985年6月,我在西昌出差之际,豪掷40元购得一只别具特色的黑麒麟花油黄炭底网状砂雌鸽。虽其貌平平,却有着惊人壮举:出壳不足四月,便能从500公里外天半归巢,且有凭证佐证。后来才知晓,此鸽乃老主人自上海引入的凡龙银影系,蕴含约两成李鸟血统。我曾尝试用它与毫无李鸟血统、700公里归巢的砂眼雄鸽配对,结果令人失望,子代一放即丢。反倒是它与李鸟1雄鸽孕育的首窝头蛋,酷似其父的黄眼小雄,却在十公里处折戟沉沙。直至第三窝,诞生了一只形似父雄的麒麟花黄眼雄鸽,以及一只模样迥异的中雨点砂眼雌鸽。这只砂眼雌鸽自幼体弱,双亲独育之下,三月有余方能展翅,但其眼砂呈盆状网状,沉细清澈,灵动有神,成年后体型适中,身姿曼妙,鲜少染病,由此让我领悟到幼时体弱者往往基因优良。
这对生于1985年10月1日的兄妹鸽,次年盛夏初试啼声,250公里双双凯旋,妹妹更是技高一筹。哥哥二度出征此地,不幸被捕,半年后缺翅遁回,终在十公里处告别赛场。妹妹则愈发神勇,一岁半时500公里13日归巢,两岁半时征战陕西凤州,40日后荣归故里,创下我市纪录,这一辉煌直至18年后的2006年才被打破。
1986年6月,成都之行我又觅得一只青皮黄眼李鸟雄鸽(命名为“李鸟2”),将其与千里之外陕西凤州归巢的母鸽(简称“凤州母”)配对,繁育出的子代皆具李鸟风范。第五窝的黄眼偏雄更是连夺两次500公里冠军,一次问鼎大奖赛,一次带伤摘得伯马桂冠,尽显李鸟典型特质。此后数代,在500 - 700公里赛事及公棚比赛中屡创佳绩。
李鸟1纯度仅约35%,与砂眼雌鸽配对无功而返,与黄眼雌鸽结合则呈现出“黄眼易失,砂眼善归”的差异,足见前辈砂眼鸽强大的快速归巢能力已深深烙印在后代基因之中。而李鸟2纯度超五成,与凤州母联姻,子代清一色李鸟模样,羽色身架整齐划一,雄性居多,绝无麒麟花身影,全是青皮深雨或中雨点,黄眼砂眼并存。其中砂眼鸽在300公里内速度占优,超出此距则尽数淘汰,黄眼鸽却两次登顶500公里冠军宝座。此番组合不仅提纯了李鸟血脉,更传承了日耳曼民族聪慧严谨、坚韧勇敢的品格,赋予赛鸽不死必归的顽强毅力,只是成熟稍晚,归巢速度略显迟缓,一旦融入快速鸽基因,便能焕然一新。遥想几年前南非大奖赛,前12名中有11席被德国人收入囊中,便是有力佐证。
实践中,我采用同种系沾血远源回交之法,让李鸟2与凤州母之子再度联姻,连续催生500公里冠军得主。其重孙在2004年勇夺700公里伯马冠军。后续与考夫曼雌鸽杂交所得之子,在2007年五六千羽公棚决赛中脱颖而出,跻身前列。因考夫曼本身富含凡龙血统,与我手中那路含凡龙血脉的黑麒麟花雌鸽渊源颇深。
那只拥有超凡定向与快速归巢能力的黑麒麟花凡龙雌鸽,恋巢性极强,早熟特性显著,相伴三年有余后悄然离去。每每念及,不禁扼腕叹息,倘若当年能用沾血较远的麒麟花凡龙黄眼雄鸽与之配对,或是寻一只形似外婆的沾血较远麒麟花凡龙砂眼雌鸽,与两次夺冠的黄眼小雄结合,定能培育出集李鸟耐力、凡龙定向与速度、超强恋巢性于一身的新品种,只可惜时光难倒流。
2002年,一只极端近亲回血返祖的白麒麟花黄眼凡龙雌鸽,与詹森雄鸽之子携手,创下我市至今未破的分速纪录。
纵观这些年的实践探索,遗传确有章法可循,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种鸽血系纯粹,子代表现优异,便需明晰双亲各自贡献,锁定定向归巢能力出众的关键一方,围绕其寻找沾血较远的同种个体回配,如此产出的后代无论是参赛还是留种,皆有上佳表现,遗传稳定,体质强健,持久耐用,持续优化还可望孕育新品系。
去年初,友人获得一只考夫曼砂眼灰雄与慕利门黄眼中羽雌孕育的砂眼中羽小雌,他将其与棚内具有50%慕利门血统的黄眼灰雄配对,首个雏鸽为砂眼灰雄,十公里处迷失;第二个雏鸽为中羽黄眼雌,半年后大赛折桂。细究缘由,外形似慕利门者因血统浓郁夺冠,而似考夫曼者因血统稀薄被淘汰。若当时配的是具有50%考夫曼血统的黄眼雄鸽,结局必然反转。此例再次印证前述规律,不知对钻研遗传保种之士可否有所裨益?
养鸽恰似品茗嚼糖,路径对了,滋味绵长。若只顾砸钱不用心,吃苦受累在所难免。头脑主宰行动,思想引领方向。胡刚大师“以思想赛鸽,凭智慧夺冠”的理念深得我心,这才是养鸽的高境界。理念偏差,一切努力皆成泡影,所谓技巧不过是雕虫小技。方向错了,满盘皆输;唯有秉持先进正确的理念,方能开启成功之门。
究竟什么是“经”,什么是“技”?不过是平日里细心观察、深入分析积累的经验,去粗取精、升华提炼的成果,涵盖识鸽、选种、饲养、配对、筛选、训练等诸多环节,看似繁杂,实则万变不离其宗。用心钻研,豁然开朗;通透明了,自然不再迷茫。
以上絮叨皆是我数十年养鸽生涯的真实写照,虽不成体系,甚至略显粗陋,但句句肺腑之言。本无意在此班门弄斧,奈何心痒难耐,如同顽童按捺不住炫耀之心。自知此举可能招致非议,但我仍愿将这些心得分享出来,若能激起一丝涟漪,为有心之人提供些许借鉴,便是幸事。若无益处,权当博君一笑,消消戾气。总之,见仁见智,各取所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