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渔樵公棚夺魁之路:赛鸽培育与战略并重
- 更新日期:2025-07-17 20:50:45
- 查看次数:
2011年的春天,标志着我棚进入公棚赛季的第二年,也是我投入公棚比赛的第四个赛季。在经历了连续的公棚鸽王冠军、亚军和鸽王5、9、12名的辉煌后,我的赛鸽在四川渔樵公棚再次以出色的表现,夺得了鸽王冠军的荣誉。这不仅是一次对我的战略和技术的肯定,更是对我赛鸽培育工作的高度认可。
四川的赛鸽界,曾因难以归巢和少有归巢而饱受困扰,公棚赛事的低归巢率更是常态。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我深入四川,探索赛鸽之道的欲望。一次与成都老友的品茗闲谈,激发了我将赛鸽送入四川渔樵公棚的决心。老友的赛鸽曾在我棚的种鸽帮助下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他对公棚赛事的悲观态度,反而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
在深入分析了公棚赛事的难点后,我决定引进具有长距离飞行能力的国际巴赛冠军“中国一号”一族的血统,以增强我棚赛鸽的归巢能力。通过精心策划的配对和育种策略,最终成功培育出了四川渔樵公棚鸽王冠军的父亲。这羽灰砂眼雄鸽不仅继承了家族中远程飞行的优秀基因,还展现出了非凡的活力和激情。
此次夺冠并非偶然,它是我长期以来在赛鸽培育、训练和战略规划上不断努力和积累的结果。我总结了三点成功经验:
-
远程赛鸽的培育和互配是克服公棚归巢难题的关键。公棚赛事的复杂条件要求赛鸽不仅要有快速短程的能力,更要有在困难环境下稳定归巢的能力。
-
对于那些曾经连续制作出公棚入赏鸽的种鸽,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重点选配,以发掘其优势并进行合理的杂交复壮。
-
制作连续多关赛的鸽王冠军,除了要注重鸽系品质和种鸽的选配外,更要注重鸽子的活力、精神和激情。这些内在品质是赛鸽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不仅成功地将赛鸽送入四川渔樵公棚,并且凭借这羽赛鸽的卓越表现,为我的赛鸽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是对我的赛鸽培育技术的肯定,更是对我的不懈追求和对赛鸽事业热爱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