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鸽配对与挑选:养鸽成功的关键之道
- 更新日期:2025-05-14 18:54:25
- 查看次数:
在养鸽的世界里,种鸽的配对和挑选宛如一场充满挑战与智慧的棋局,每一步都关乎着鸽舍的未来与养鸽事业的成败。倘若种鸽配对轻而易举,养鸽业或许早已步入辉煌坦途。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我们必须勇敢面对其中的困难,即便偶尔错杀一羽好鸽子,也绝不能放弃严格的原则,否则,鸽舍必将陷入鸽满为患的困境。
预配对:为正式配对铺平道路
近年来,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配对方法。每年十月底、十一月初,我会为种鸽进行预配对。此时,幼鸽舍已然空置,我便利用这个空间,将彼此排斥的配对种鸽隔离在一起。在阴暗的角落或是用硬纸板盒搭建的小窝里,放上一个巢盆。奇妙的是,没过多久,这些原本相互抵触的种鸽就能融洽相处。预配对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在种鸽产蛋之前,消除彼此之间的差异,为后续的正式配对减少诸多麻烦。到了十一月底进行正式配对时,一切就会顺利许多。
配对:遵循互补原则,不再忧心忡忡
曾经,我为了种鸽的配对方案,在纸上反复草拟、修改,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依然踌躇不定,心情也因此郁郁寡欢。后来我发现,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其他鸽友,都很难对种鸽配对这件事施加绝对的影响。
如今,我改变了策略。我会在适当的时间将雄鸽移入鸽舍,让那些还没有巢箱的雄鸽自行挑选。对于那些已经融洽相处的配对种鸽,我无需过多操心。我不会让种鸽完全自由地配对,通常不到一小时,我就能完成二十对种鸽的配对工作。
我采用互补的方式进行配对。比如,我不会将大个头的鸽子和小个头的鸽子配在一起,而是会把眼睛色泽浅的鸽子与色泽深的鸽子配对。虽然这并非是一个绝对能速见成效的规则,但我相信,这样的配对方式能让种鸽的优势相互补充。
我对种鸽的要求十分严格,所有进入鸽舍的种鸽手感都要非常好,并且不能有任何外观缺陷。它们大多是高水准的成年赛鸽,或者与优秀赛鸽有血缘关系。我坚信,好的种鸽和优良的血统是孕育高品质后代的基础,但我也清楚,仅凭手的触感和眼睛的观察,是无法配出超级配对的。
种鸽的挑选:谨慎抉择,严格淘汰
挑选种鸽绝非易事,需要我们慎之又慎。优秀的种鸽本就稀少,世界上不存在与任何配偶都能成功繁殖的鸽子。繁殖舍和种鸽始终是我们养鸽爱好中的核心主题。繁殖舍里安置的,有成功赛鸽的后代及其兄弟姐妹,也有高价买来的和来自名家鸽舍的鸽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无论它们价格多么高昂,血统多么高贵,大部分的育种价值并不高。
识别糟糕的种鸽其实并不难,我们要抛开它们的家谱和原系的名字,用实际的繁殖成果来评判。看看两年后我们还留下多少幼鸽,如果连一羽都没有,那就果断除去这对种鸽,在其他种鸽身上寻找机会。
个别种鸽或配对鸽只育出一羽幼鸽,之后就毫无收获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让鸽友们十分头疼。一般来说,鸽友们会耐心等待三到四个赛季,期望能迎来成功。最后,他们不得不将雄鸽或雌鸽与更年幼的鸽子配对,并耐心等待下一年,整个过程可能长达五年。
我的鸽舍:严格执行挑选原则
在挑选自家种鸽的问题上,我始终坚持严格的原则,毫不妥协。如果一对种鸽经常繁殖出值得培养的幼鸽,我会将它们保留下来,并仔细做好记录。但如果一对经“证实”的种鸽到年底都没有给我留下一羽幼鸽,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它们拆散。任何一只雄鸽或雌鸽,如果连续两年都未作出值得培养的幼鸽,我就会将其淘汰。当然,除非是因为自家房屋附近的高压电缆影响了幼鸽的成长,使它们无法展现自己的才能,我才会网开一面。
2002年赛季结束后,在繁殖舍里,我忍痛淘汰了自家深羽色种鸽产下的最小的儿子。这是一只外观华丽的98年雄鸽,1999年它曾作出一羽超强幼年雌鸽。然而,次年与相同雌鸽配对时,它只作出了一羽资质平平的赛鸽,我已将其淘汰。2001 - 2002年间,它与不同雌鸽配对,却没有留下后代。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外观漂亮的鸽子未必就是好鸽子。
还有一只95年的雌鸽,它是我“雨点雄”的女儿,过去经常能作出上乘的幼鸽,但近两年却毫无表现。我的隔壁邻居用它作出了一羽很棒的种鸽,而它在我鸽舍的巢箱如今已被一幼年雌鸽占据。
我的原则或许显得苛刻、不近人情,我也承认自己偶尔会犯错,有时会过于冲动地淘汰一羽好鸽子。但我深知,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不严格挑选种鸽,鸽舍很快就会鸽满为患,养鸽事业也将陷入困境。只有坚持严格的原则,才能让鸽舍保持活力,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赛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