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克劳辛的赛鸽成功之道
- 更新日期:2025-03-13 10:56:44
- 查看次数:
我引进大卫的鸽子已五年,在这期间,通过与大卫的多年联系,我深入了解了他优秀的原始血统,也知晓他在公棚赛的一些成功经验。这段经历让我对他的成功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这些内容大家会感兴趣。
大卫·克劳辛在全美赛鸽界赫赫有名,年复一年在众多重大比赛中获胜。他自1991年开始作育赛鸽,至今取得巨大成功,这始终得益于他遵循的两大关键策略:不断寻找最优秀赛鸽并使之成为更好,以及保持最完善记录。
一、不断寻找最优秀赛鸽并使之成为更好
在赛鸽的引进方面,大卫有着明确的规划。1991年,他从老家威斯康辛的朋友处引进胡本的鸽子,其中包括令人惊叹的大铭鸽“奇科”等众多优秀个体。随后,他又从比利时胡本家引进整一轮幼鸽。这些引进的鸽子都是胡本中距离比赛的佼佼者,大卫引进它们的目的在于参加美国的大奖赛及公棚赛。几年后,大卫再次引进一批多达300多羽的胡本鸽。然而,在长时间的选育过程中,如今这300多羽进口鸽里只有一小部分仍用于作种,保留了原始血统中的几支主要血统,并且逐渐演变成他自己的一个品系——大卫胡本鸽血统。
在选育赛鸽的过程中,大卫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一方面,他每年都会在不同的配对中寻找最优秀的配对及最佳种鸽,以公鸽为主血,通过配不同母鸽来探索最佳配对以及最优秀的后代。虽然最佳配对是重要考量因素,但他并不墨守成规,不会一直沿用一对最佳配对。通常人们认为“如果拥有一对最佳配对,那么就让他们永远在一起”,但大卫却只使用最优秀的(起关键作用的)那羽种鸽作种。这看似违背常理,却有着他自己的考量。从反面来看,这种做法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如果对某一优秀种鸽过度依赖,一旦这羽种鸽出现健康问题或者基因缺陷,可能会对整个赛鸽种群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不断更换配对也可能导致某些潜在的优秀基因组合难以稳定传承。
大卫会尝试用最优秀种鸽的后代参加公棚赛,他认为公棚赛是测试幼鸽的最佳方式。他精心挑选管理最佳的公棚参赛,并依据鸽子在公棚赛中的表现来挑选最优秀的鸽子参加国际大赛。不过,这种方式也并非万无一失。公棚赛的环境毕竟与其他赛事存在差异,在公棚赛中表现出色的鸽子,可能在其他赛事中由于环境变化而无法发挥出同样的水平。
在应对不同赛事环境方面,大卫有着独特的策略。南非百万美金大赛在国际赛鸽界极具权威,公正透明且管理优秀,吸引着全世界最优秀的赛鸽家参赛。该赛事有一系列短距离热身赛,最终的短距离热身赛为398公里,途中有山,天气湿热,顺风与顶风无法预测。许多人会针对不同天气情况送去大量晴天快速鸽及耐恶劣天气的耐力鸽,而大卫则考虑选用一小部分能适应任何天气变化的鸽子参赛。这种策略看似能以不变应万变,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面临挑战。比如,如果某一年的天气状况极端单一,那么专门适应各种天气的鸽子可能在针对单一天气有特殊优势的鸽子面前失去竞争力。
在血统与身体结构的平衡上,大卫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血统书及身体结构条件是他考虑选择配对的重要因素。他注重平衡二者间的关系,总是严格挑选最好的鸽子,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他会在本家族血统中配种,有时甚至采用非常近血的方式。他认为“鸽子基本上尽量避免杂交,保证血统纯正”,要选熟悉的种鸽,不贸然使用不知底细的种鸽,因为将好的配平庸的,结果往往是平庸的,比赛成绩才是挑选鸽子的最好标准。这里需要深入探讨一下近血配对的情况。近血配对的优势在于能够巩固优秀基因,使血统更加纯正和稳定,更容易将家族中的优良性状传承下去。然而,近血配对也存在风险,比如可能会增加隐性不良基因纯合的概率,导致后代出现一些遗传疾病或者身体机能缺陷。
此外,大卫还利用客户的比赛成绩来测试他的鸽子。许多客户将鸽子情况反馈给他,他也常与客户电话沟通了解情况并加以综合分析,从而清晰地了解各个配对的优劣。这种反馈机制虽然有助于他及时调整选育策略,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客户的饲养管理水平、赛事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鸽子的表现,所以客户反馈的成绩可能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鸽子本身的品质。
二、保持最完善记录
在赛鸽管理方面,大卫的记录习惯堪称一绝。我还从未见过哪位鸽友像他那样熟悉、了解自己每羽鸽子的血统情况及赛绩。他保持着做记录的习惯,为每羽鸽子都建立详细的一览表,涵盖父母子代情况等内容,目的是为做好每羽鸽子的血统书做准备。凭借出色的记忆能力,他熟知每羽鸽子的所有详细情况,这使得他能够妥善管理所有种鸽,清楚何时配对以及配哪一羽。他卖出鸽子的血统书都是自己亲手写的,这也是他熟悉鸽子的重要途径。
同时,大卫还善于利用观察获取信息。赛鸽的归巢能力是衡量鸽子好坏的重要指标,他在训练中有意经常在近天黑前一刻放出幼鸽,观察哪羽鸽子能在天黑前直飞回来,进而剔除绕圈子、第二天才回来的鸽子,以此选择具有良好归巢力的鸽子参加南非的赛事。近年来,他减少了鸽子数量的90%,使得鸽子品质不断提高,这与他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是相符的,留下来的鸽子都是他目前最好的种鸽。不过,这种过度依赖归巢能力进行筛选的方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某些鸽子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但由于归巢能力的测试而被误淘汰,而且归巢能力也可能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突发的天气变化或者途中的意外干扰等。
三、大卫的傲人赛绩
大卫的赛鸽事业成绩斐然。从1994年开始,他就在各项国内外大赛中屡获佳绩。1994年,他获得IF名人堂冠军,“总统杯”大赛1名、6名;1995年,拉斯维加斯公棚赛1名,奥克拉荷马州大赛1名,旧金山湾区大赛1名,圣地亚哥“三冠皇”大赛1名;1996年,他的客人荣获全美鸽王1名;1997年,25次参加国内、国际大赛,获奖21次,包括南加州传统大赛、拉斯维加斯公棚赛、瑞士传统大赛、亚特兰大海岸传统大赛、奥克拉荷马州公棚赛、南非百万大奖赛等;1998年,南非百万大奖赛鸽王1名,欧洲公棚赛鸽王1名;1999年,他的客人在南非百万大奖赛系列热身赛获奖,他的鸽子在决赛获最佳美国赛鸽;2000年,3次公棚赛1名,7次获公棚赛总成绩1名;2001年,南非国际挑战赛及多次国内公棚赛1名;2002年,美国“国王杯”200英里1名,南非百万大奖赛3名、36名;2003年,南非百万大奖赛1名、24名、26名、45名、90名等。
四、结语
大卫·克劳辛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对赛鸽事业执着追求和精准策略实施的结果。他在不断寻找最优秀赛鸽并使之成为更好,以及保持最完善记录方面的经验,对广大赛鸽爱好者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当然,他的成功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需要全面地看待其中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希望我们能以大卫为榜样,在赛鸽事业中不断探索和进步,共同推动赛鸽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