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鸽选择与配对全攻略:从精养到登档的详细指南
- 更新日期:2025-11-19 20:20:59
- 查看次数:
我们探讨了鸽主如何基于自己的种鸽群进行初选、淘汰和引进。本篇将继续深入,详细描述留种和引进鸽后续的关键流程:精养、选择、调整、认对、配对和登档。
精养:打造理想状态的种鸽
通过初选、淘汰和引进,鸽棚中的鸽子都是鸽主信赖或喜爱的。然而,这些鸽子之间仍存在差异,需要通过精养和调整来达到配对时的理想状态。精养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 饲料及营养配置:根据种鸽体型调整。
- 粪便观察:赛绩鸽需特别关注,适当补充肝肾类营养剂及电解质。
- 油性饲料添加:确保种鸽羽毛整洁、羽质光亮。
- 保健砂供给:保持新鲜、优质、卫生。
- 体能提升:体质较弱时可通过孵蛋方式提高,必要时可让种鸽2对1呕雏3-4天。
- 饲养方法:正常情况下采用自然饲养法,老龄种鸽需特别对待,补充钙类药品。
- 饲喂频率与量:可考虑由两餐制改为三餐制,并适当减少每餐饲喂量,保持旺盛食欲。
选择:为配对做好充分准备
这一阶段的选择基于初选和精养,关键在于考虑能达到理想的最佳配对。选择时机应在种鸽配对前一个月完成,通过上手摸底,挑选出血统、赛绩、体型、骨架结构、品貌及眼沙眼志、外形特征等能相互补充、优化的鸽子。选择过程中需注意:
- 优势互补:彻底消除传统的优劣互补概念,追求优中更优。
调整:清除体内寄生虫,优化种鸽状态
调整阶段应在种鸽挑选后与认对前的10天完成,主要任务为清除种鸽体内寄生虫。通过观察信鸽喉腔、粪便形状、呼吸道声辩来判断寄生虫类型及程度。调整期需注意:
- 用药剂量:根据种鸽情况适当掌握。
- 关笼饲养:防止寄生虫交叉传染。
- 停止保健砂及抗生素:在清理寄生虫阶段。
- 保持清洁:每日清洁种鸽棚及种鸽笼,有条件者每日至少两次。
- 调养观察:用药后继续调养观察7~10天,达到粪便正常、羽质光亮、体型及肌肉上手感理想状态。
认对:培养雌雄鸽感情,为配对打基础
认对阶段,种鸽的精养、调整已基本到位,配对思路初见雏形。此时不可立即关笼配对,应将拟配对的雌雄鸽分别放入认对笼3-5天,让它们隔网相见、互培感情。认对过程需注意:
- 不可操之过急:防止雌鸽被雄鸽啄伤。
- 感情培养期满:3-5天后方可合笼互配。
- 保持优良配对:以往验证成绩突出者可保持原配,传承优良血脉。
配对:选择合适的配对方式,提升子代质量
配对建立在雌雄鸽认对期感情基础上,有以下几种方式:
- 赛绩配:雌雄双方均有良好赛绩,适用于唯赛绩论者及新手。
- 血统配:雌雄种鸽本身无赛绩,但血统清楚,上代或平辈有优秀赛绩。
- 杂系配:雌雄种鸽来自不同品系,通过混血配对产生杂交优势。
- 自由配:信鸽间的自由组合配对,崇尚自然饲养法者采用。
- 近亲配:以近亲血缘为基础,保持本品系血统的固定特性和外形。
- 远亲配:三代或三代以上杂交优势后代间的配对,保持主血优势。
每种配对方式有其适用人群、优点和缺点,鸽主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登档:记录养鸽全过程,提升育种水平
登档是将养鸽、选鸽、引进、配对、育种及竞翔整个过程进行实录记录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棚号、巢箱号、性别、出身年月、足环号码、眼沙、眼志、羽色、血统、赛绩、父母和祖辈鸽历史资料等。登档不仅有助于查找和追溯赛鸽历史,还能引导和启发鸽主在原资料基础上再次应用好选择和配对方法。
掌握种鸽的选择和配对方法只是养鸽生涯的一部分,成为养鸽高手需要全面的知识和不断提升的综合技能。在实践中求感悟、在感悟中求进步、在进步中求发展,开拓进取、勇攀高峰,愿每位鸽友都能在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