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鸽子品种的优化与选择策略

鸽子品种的优化与选择策略

  • 更新日期:2025-11-19 08:58:14
  • 查看次数:

面对众多读者的来信请求,我决定撰写一篇文章,深入探讨杰出鸽子品种的形成、改良与维持,以及其他关键因素。这项任务虽具挑战性,无法仅用只言片语概括,但作为鸽子领域的报道者,我有责任帮助读者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因此,我将以最简明的语言进行阐述。

品种形成的核心要素

首先,拥有能够繁育优质鸽子的杰出种鸽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是来自世界顶级品种的鸽子,若其本身质量欠佳,即使采用最科学的繁殖方法,其后代的质量也难以保证。俗话说“铭鸽来自铭血”,虽然铭血不一定能保证后代皆为铭鸽,但铭血后代成为铭鸽的几率显然更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或许有人会问:“繁殖方法难道不重要吗?”当然重要,否认这一点无疑是荒谬的。种鸽的选择、配对以及对所需类型鸽子的知识储备,都是培育优良品种的基础。因此,我将“选择种鸽”放在首位,它如同金字塔的基石,是未来持久胜利的根基。一位养鸽者若能精心挑选种鸽,不辞辛劳且不计代价地引进优质种鸽(但需注意高价并不等同于优质),他便已掌握了“最佳”的致胜机会。

理想的鸽棚与严格的淘汰机制

在拥有了基础种鸽之后,下一步便是为这些优秀的种鸽和选手鸽提供一个理想的鸽棚(注意,这里强调的是“理想”而非“豪华”)。比赛季节结束后,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淘汰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许多鸽棚全年都在进行优胜劣汰的工作,但我所指的淘汰特指比赛结束后的首次选择,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次。

首次选择的程序应尽早进行,不宜拖延至换毛末期。换毛期间,首要任务是避免鸽棚过于拥挤。因此,我们应将那些在繁殖和比赛中表现平平的老鸽移至他处。若坚持保持原状,可能会对其他鸽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换毛结束后,若再依赖外表作为选择依据,难度将大大增加。

换毛之后,我们仍需对大量鸽子进行挑选。因此,可以选择在10月(即换毛后的秋末初冬时节)将那些表现不佳的鸽子移出。实际上,在换毛之前就应采取行动。接下来,我们应移除那些归巢迟缓却带有清新气息的幼鸽。有人认为这是长距离赛鸽的征兆,但精力充沛的鸽子通常能够迅速归巢,这才是长短距离赛鸽的主要特征。意志力与速度是现代长距离赛鸽不可或缺的特质。速度在长距离冠军鸽的表现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需与耐力相结合方能在长距离比赛中获胜。

综合考量与公平机会

然而,若仅根据飞翔纪录来选择鸽子,仍有许多重要因素需纳入考虑范围。例如,鸽子因外在因素如缺乏机会或必要条件而表现不佳时,我们不应过分苛责。健康状况不佳的幼鸽无法展现其潜在能力。根据比赛成绩选择鸽子的养鸽者需自问:“这些鸽子的健康状况如何?它们接受的训练是否适当?我们是否给予了它们公平的获胜机会?它们的失败是否由我们养鸽者造成?”

在不重要的比赛季节后,选择鸽子对养鸽者而言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天气良好时,优质鸽子有望获胜,而健康状况不佳的鸽子则可能失利。若这些鸽子获得了公平的机会,且健康状况良好或天气适宜,它们很可能成为真正的冠军鸽。我们只能尽量减少“假如……,但……”的情况,但在判断竞赛价值时,我们有九成的信心,因为我们不会受骗,这是相当有力的选择标准。

淘汰与保留的智慧

在首次选择时,应立即移除所有虚弱和比赛季节中表现不佳的鸽子。以两岁鸽和老鸽为例,我每周都会拜访冠军鸽舍,观察后得出结论:鸽棚中超过3岁的鸽子寥寥无几。在冬季审查国家级最优秀鸽棚时,我也经常注意到这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大部分冠军鸽棚只保留最杰出的鸽子,偶尔进行新的尝试。另一个原因是它们失去了比赛资格,因为它们已越过年龄界限。养鸽者若计算每羽鸽子的每年比赛成绩,会惊讶地发现只有少数鸽子能赢得奖项。

因此,毫无疑问,并非每羽鸽子都能做出同等贡献。若养鸽者忽视这一点,便会犯下大错。只有少数优秀鸽子能带领养鸽者走向成功,而非那些素质较差或偶尔赢得小奖的鸽子。这些鸽子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愿意让它们留在鸽棚的养鸽者,必然会为它们花费金钱,但效果不佳是必然的。

避免过度饲养与合理分类

许多新手养鸽者喜欢饲养过多的鸽子,导致鸽棚拥挤不堪。他们乐于利用所有的巢箱、栖木与鸽棚空间。纠正他们的错误往往无济于事。而我个人则不喜欢看到太多鸽子挤在同一鸽棚中,只有那些时常获奖的年轻和老鸽才值得保留。它们不一定是冠军得主,但成绩也不应与冠军得主相差甚远。因此,实施严格的淘汰是养鸽者绝对必要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在的养鸽者每次都选择最优秀的鸽子参加比赛,使得竞赛更加激烈和艰难。鸽棚中挤满大量鸽子必然会影响管理。因此,我们绝不可饲养过多的鸽子,尤其是超过实际能力所及。若养鸽者能够研究并了解每羽鸽子的不同特性与能力,他便能以小博大。长距离赛鸽棚需要饲养的鸽子比短距离赛鸽棚更多。在短距离赛鸽棚中,可以毫不犹豫地移除较为不理想的鸽子。长距离赛养鸽者通常保留更多的鸽子,以备将来繁殖之用。

种鸽、选手鸽、幼鸽与年轻鸽的分类

为了进行选择工作,比赛前后我们必须立即将鸽子归类为以下四种:种鸽、选手鸽、幼鸽、年轻鸽。我们将那些曾经表现杰出但如今老态龙钟的雌鸽移出种鸽棚。从繁殖的角度来看,只要它们保持年轻活泼的特质,我们就应继续饲养。一旦发现它们边缘的羽毛粗糙不堪或换毛不完整,便可知道其“黄金时代”已逝,此时应引入较年轻的雌鸽来取代它们的位置。

处理鳏夫鸽棚时,我们也应将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鸽子取出。它们凭借经验而非真正的速度赢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奖项。然而,仅靠经验是不够的。它们体内的媒染剂和能源减弱,甚至最快速度也已消失。在春季孵蛋期间,它们可能获得一些奖项,但无法再为主人赢得更多。淘汰那些多年来为你鸽棚赢得大奖的鸽子确实不易,但时机一到,你仍需为那些精力充沛的年轻鸽留出空间。若有些不太年轻的鸽子表现良好且经得起时间考验,可让其继续留在种鸽棚中。此外,我们也不应淘汰因某些特殊原因(如生病)而未能展现真正实力的超优秀鸽子。若这些鸽子来年尚不算老,经历一次良好的换毛后,可能会再次展现其真正价值。

幼鸽的潜力与选择

无论最终目标是长距离赛还是短距离赛,我都喜欢能赢奖的幼鸽。我相信在每个鸽棚中都是如此,最佳鸽子是那些幼鸽期就能获奖者。若适度训练它们,它们甚至可以飞翔超过200公里。若能根据它们的比赛成绩进行选择,必须给予它们平等的机会。不要因一次糟糕的成绩就严加责难。如有必要,可将赛程延长至500公里以上。注意那些无论天气如何或逆风皆能名列前茅的鸽子,以及那些受天气或风向影响的鸽子。若它们归巢时已精疲力竭,我们不应责怪它们,这是它们拥有个性与赢奖意志力的最佳证明。特别要注意如何让它们尽快恢复疲劳,并确保它们能在第二天与其他鸽子一同正常飞翔。我对那些被风吹归巢而得奖的幼鸽并不抱任何信心,因为它们的能力受到质疑。总之,我非常不喜欢会极度紧张的幼鸽,它们一无是处,像疯子一样乱钻乱飞,在繁殖与比赛中相信皆无前途。有些养鸽者认为曾经非常努力的幼鸽已耗尽体力而将之淘汰,这是天大的错误。因为至少有80%的幼鸽将成为全鸽棚的老鸽。

年轻鸽的繁殖与选择

我知道有些伟大的养鸽者对孵蛋期间仍能创造奇迹的年轻雄鸽推崇备至。若换毛良好,发育正常,次年便不应对其提出过多要求。这与生过一两次蛋的年轻雌鸽情况相同。极少数养鸽者认为它们与老鸽一样无用。为什么它们不能像老鸽一样获奖呢?是否因其繁殖过度而受损?我也难以理解。若它们已生过蛋,我们必须视之为成熟的标志。然而,若雄鸽非常凶猛,受其驱迫数天的雌鸽在下蛋时会显得疲惫不堪,则另当别论。若遇此情况,我们养鸽者应中断其孵蛋,可用假蛋代替真蛋。雌鸽第一次下蛋失败时,我不赞成为安抚它而让其年纪轻轻就抱蛋。若让正在孵蛋中的年轻鸽去争夺上位入赏,它必不会进步。他的鸽棚所留下来的可能是一大群晚熟的鸽子,这些鸽子可能不会受损,但其中大部分会缺乏真正的速度。幼鸽的正面飞翔是早熟的特质之一。我们必须繁殖那些表现良好,可与年轻鸽、老鸽相提并论的幼鸽,即使距离较远亦可。

这种制度对小规模的养鸽者特别有益,因为他们无需饲养很多鸽子。他们也不饲养3岁大才参加比赛的鸽子。毫无疑问,最优秀的鸽子就是早期就能展现其价值,又能持久保持力量和速度的鸽子。养鸽者根据自身原则,不对幼鸽提出任何要求,不仅解救了它们,也给予了它们表现良好的机会,像当岁鸽一样,这表明他早就有长期计划。

比赛成绩的局限性

在结束本章之前,我想再探讨一下根据比赛成绩挑选鸽子的问题。我告诫读者们千万不要将比赛成绩视为唯一的选择依据或标准。记得我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比赛成绩只能决定95%的飞翔能力”。表现杰出的幼鸽在长成为当岁鸽时不一定能再创佳绩。有多个因素影响巨大。有时,一羽雄鳏夫鸽不参加比赛,因为它太愚笨、太无经验,或因为它不像雌鸽。我对此颇具经验。若想保持原有好的血统,而仅依据比赛成绩进行选择和淘汰,往往是不够的。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并非说这是毫无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