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一羽冠军鸽背后的血统传奇——我的赛鸽育种之路

一羽冠军鸽背后的血统传奇——我的赛鸽育种之路

  • 更新日期:2025-11-19 20:13:32
  • 查看次数:

今年四月,我棚中的一羽赛鸽在辽宁省渤海湾赛鸽公棚春季500公里决赛中一举夺魁,分速高达1783.303米,刷新了赛事纪录。消息一经传出,众多朋友纷纷前来祝贺,并希望我能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其实这羽冠军鸽的背后,既有其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成分,由此也引申出关于“机遇”、“运气”、“血统”以及“育种”的诸多话题。

感恩遇见:成就源于一份“缘”

首先要感谢的是比利时著名赛鸽名家富希兄弟(Fouche Brothers)。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培育与无私转让,才让我们得以接触到像波城国际冠军、波尔多国际冠军这样的顶级信鸽资源。同时也要特别感谢天津稳拿鸽业的林云达先生和付柏松先生,是他们独具慧眼,将这套珍贵的鸽系引入国内,为中国鸽友提供了更多优秀的选择。

当然还要感谢大连的刘广安老板,是他以极大的热情购入该鸽系并慷慨馈赠给我一部分基础种鸽,这才让我有机会深入研究这一血脉系统。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我来说,能遇上这样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最后要感谢辽宁省渤海湾赛鸽公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公平公正的比赛平台。他们在训放管理、赛线安排、天气把握等方面做得非常专业,使得我的这羽赛鸽能够在最佳状态下发挥出色表现。

背后的支持力量:家人与朋友

除了外部环境的支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同样不可或缺。由于工作原因加上需要照顾年迈的父亲,我常常无法亲自照料鸽舍。这个时候,我的妻子和好友李吉波、张喜民等人主动承担起了喂养、育雏、送棚等工作。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这羽冠军鸽根本不可能顺利出生并参与比赛。

所以说,这次夺冠不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团队协作的结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运气则往往藏在那些愿意为你撑伞的人之中。

血统的力量:富希兄弟鸽系的传承

1999年,随着居住条件的好转,我也重新拾起了中断七年的养鸽爱好。彼时正值富希兄弟鸽系进入国内市场初期,我对这个品系充满了期待。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我始终坚持“近亲+杂交循环育种”的理念,注重保持血统纯度的同时适度引入新鲜血液来激活潜力。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做育体系。尽管近年来因事务繁忙参赛不多,但在本地及各地比赛中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我曾于1999年在某赛鸽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名为《浅论信鸽的繁育与繁殖》的文章,文中详细探讨了多位世界级大师如何运用近亲育种策略打造优秀品系的经验,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系谱解析:克拉克50号的五代传承

本次夺冠的主力鸽出自富希鸽系中的核心血统——克拉克50号(B89-1017650),它是波城国际冠军鸽,也是整个家族的灵魂人物之一。围绕它展开的基础配对包括:

  • 波尔多国际冠军鸽(B91-1073462)
  • 同父异母姐姐(B88-1052126)所作后代
  • 巴塞罗那国际冠军直女(NL94-1882188)

这些优质血源构成了我们种鸽的核心骨架。

通过查阅血统表可以发现,整条主线清晰可见,主脉始终围绕克拉克50号展开。具体操作如下:

  1. 第一次近亲:691 × 880 → 出现239(大连千公里6名)
  2. 第二次近亲:810 × 689 → 生出207雌及雄鸽,其中雄鸽获多项大奖
  3. 第三次近亲:119 × 194(兄妹配)→ 得到250
  4. 第四次近亲:250 × 207 → 做出883雄鸽及其后代116045,即本届渤海湾500公里冠军鸽

可以看出,每一次近亲交配都带来了显著提升,说明这套血统具备极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近亲与杂交的艺术平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何时使用近亲、何时采用杂交并没有固定公式可循。关键在于对每只个体遗传特性的精准判断。

一方面,近亲可以帮助我们锁定优势基因,固化优良特征;另一方面,适度杂交又能带来新的活力,避免退化。正如业内常说的那样:“放飞看骨格,育种看眼睛。”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真正做到“优者恒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近亲繁育时一定要谨慎观察后代状态,防止出现痴呆、畸形等问题。反之,如果一味依赖外来血统而不加以筛选整合,也可能导致原有优点流失。

此外,卵生类动物在自然演化中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遗传多样性,因此在人工干预过程中更要讲究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

对当前鸽界现状的一些思考

根据多年观察,目前鸽友群体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倾向于频繁引进新血,利用杂交优势冲击赛场; 另一类则专注于构建自有品系,坚持近亲提纯路线。

两者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无论哪种方式,前提都是要有准确的眼光去甄别好鸽,否则再多努力也只是徒劳无功。

台湾知名赛鸽专家赖铭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淘汰鸽子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每个赛季结束后都必须这样做。”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情感因素舍不得淘汰某些看似不错的鸽子,但这恰恰可能成为进步的最大障碍。

我自己在选种过程中,也极少依据赛绩来做决定。在我看来,真正的种鸽应具备稳定的遗传特性,而非仅仅依靠几次比赛的表现来评判其价值。赛绩只是加分项,真正决定成败的还是内在素质。

结语:信鸽之道,贵在坚持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信鸽的选种与育种都将是我们每一位爱好者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一个优秀品系的形成,离不开长期积累与不断总结的过程。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复杂,任何一种好鸽都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适用。因此我们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詹森鸽之所以受到全球鸽友推崇,不仅是因为它的血统高贵,更重要的是詹森家族近百年的坚守精神和技术沉淀。作为后来者,我们也应当学习这种执着专注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愿所有热爱信鸽事业的朋友们都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收获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作者简介:一位深耕赛鸽领域多年的业余爱好者,擅长利用近亲育种打造高稳定性品系。本文基于个人实战经历撰写,欢迎广大鸽友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