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揭秘赛鸽选育秘籍:如何培养出归巢性能卓越的鸽子

揭秘赛鸽选育秘籍:如何培养出归巢性能卓越的鸽子

  • 更新日期:2025-10-15 16:01:14
  • 查看次数:

在公棚赛和协会比赛中,那些屡次获奖的鸽子往往具备稳定的归巢性能、出色的耐力以及一定的速度。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公棚赛中,能够吃苦耐劳、不死必归且拼命往家飞的鸽子更有可能脱颖而出。那么,如何才能通过科学的选种、配对和作育方法来获得这样的优秀鸽子呢?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养鸽经验,认为选用多次获奖鸽和归巢鸽作为种鸽,能够显著提高获得稳定归巢性能、具有耐力和速度鸽子的几率。2009年,笔者曾在《科学养鸽》杂志第四期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总结教训反败为胜》。文章详细阐述了笔者在2006和2007年连续两次在公棚比赛中未能获奖后,于2008年春选用本舍一羽多奖鸽进行作育,最终成功在公棚获奖的经历。这羽多奖鸽——环号为2006-32-265318的雨花黄眼雄鸽,曾在2007年春季四次参加市级协会和俱乐部的决赛,获得482公里第46名、74名和550公里第18名。尽管其成绩并非顶尖,但稳定性和耐力表现突出。笔者将其与一羽霍斯曼回血雌鸽杂交,从作出的子代鸽中挑选了三羽健康鸽子参赛河南轩辕秋棚。这三羽鸽子一直存棚到491公里决赛,上笼三羽,归巢三羽,获奖两羽,其中环号为2008-32-312435的雨花鸽获得1889羽第176名,2008-32-312425的雨点鸽获得500公里加站赛800羽第38名。上笼率和归巢率均为100%,获奖率高达66.6%。

2012年春,笔者选用了一羽多次归巢获奖的灰黄眼雄鸽(环号为2009-32-103975),曾在市协会六次参赛300公里、四次参赛500公里,获得300公里第8名、46名和520公里第34名。将其与一羽凡龙雌鸽杂交,作出的同窝两羽鸽子参赛河南顺翔秋棚,其中环号为2012-16-152611的灰鸽获得260公里预赛2072羽第22名。

近几年,笔者利用265318鸽和其他多次获奖归巢鸽进行配对杂交,还获得了公棚预赛第24名、决赛第94名、243名、244名、261名、305名、335名,加站排名赛第10名、加站赛第45名等优异成绩。在协会比赛中也斩获颇丰,包括300公里第16名、20名、37名、45名、50名,500公里大奖赛第3名、11名、53名、70名以及普赛第5名、12名、27名、46名、59名等多个奖项。

2011年春和2012年春,笔者两次尝试用多次获奖归巢鸽进行近交繁殖,依然能够获得归巢性能稳定、具有耐力和一定速度并在公棚获奖的鸽子。例如,在2011年秋河南铭祥秋棚的参赛鸽中,有两羽鸽子是叔侄配对作出的后代。其中环号为2011-16-125241的灰鸽获得480公里3018羽第412名(取前500名)。由于当天下午飞回的鸽子大部分都不进棚,此鸽的实际归巢时间和名次存在一定争议。该鸽的父母曾多次参赛500公里并成功归巢,母亲曾在2010年春市协会300公里比赛中以极微弱的优势领先邻居鸽友四名鸽仅一分钟,但由于当时未给此鸽套电子环,错失了争夺前四名的机会。

再如2012年秋河南红鼎秋棚的比赛中,笔者的一羽环号为2012-16-152610的灰鸽在506公里决赛中表现出色,获得2002羽第222名(当日仅归巢275羽)。此鸽的父母也是叔侄配对。父亲是环号为2008-32-322032的灰黄眼鸽,曾在2009年河北正信春棚481公里决赛中获得2445羽第243名。当年春,笔者与几位鸽友为打团体赛共派出18羽鸽子参赛,其中笔者的两羽参赛鸽中仅有此鸽获奖。母亲环号为2010-32-596718的灰黄眼鸽曾在市协会三次参赛300公里、四次参赛500公里,获得300公里第14名、36名和500公里国家赛第29名。值得一提的是,718鸽的父亲正是前面提到的环号为2008-32-312435的雨花黄眼鸽(河南轩辕公棚491公里决赛第176名)。而318鸽、312435鸽以及103975鸽都是265318雨花黄眼雄鸽分别与三羽雌鸽交配作出的儿子,它们是同父异母兄弟。

从265318鸽到其三个儿子再到孙子三代鸽在协会比赛和公棚赛均能获奖发挥的事实不难看出,多次获奖鸽和归巢鸽的稳定性、耐力、速度是可以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多次获奖鸽和归巢鸽的培养、选择和使用工作尤其要注重培养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引进多次高位奖鸽作为种鸽其子代获得高位奖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