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数十载悟回血:无速成秘笈,唯功夫与匠心伴始终
- 更新日期:2025-10-14 16:50:08
- 查看次数:
优秀种鸽是每一位赛鸽手通往成功的基石,正因如此,我才愿意不惜笔墨,用四篇文章的篇幅深入探讨回血作育。于初入鸽界的新鸽友而言,这些基于数十年实践的感悟,或许比零散的技巧更有价值 —— 我始终觉得,这是献给那些执着寻找 “养鸽秘笈” 的朋友最实在的礼物。可事实上,养鸽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秘笈?这份寻觅,堪比秦始皇追寻长生不老药,难如登天。
我常想,世间许多事的本质,都需要长期的探索与观察,方能在心中生出 “悟” 来。回血作育亦是如此,它表面看是一套养鸽方法,实则藏着养鸽人几十年摸爬滚打的经验与心法 —— 这便是我数十载养鸽生涯里,对回血作育最核心的领悟。
养鸽的环节繁杂,回血作育却始终是根基般的存在:它是养鸽的基础环节,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既是可操作的方法,更是需要沉淀的功夫。单是 “既是方法又是功夫” 这一句,便足以说明,养好鸽子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的打磨,更需要耐心的积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及 “回血作育是方法,也是过程”,有鸽友便追问:“这个过程究竟有多长?” 这问题问得实在有意思,而我的答案也很明确 —— 只要你还在养信鸽,回血作育的过程就会始终与你相伴,没有终点。相较于 “方法” 或 “过程”,我更愿意将其定义为 “养鸽功夫”,这四个字,更贴合它在养鸽生涯中的分量。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如今棚中的西翁鸽,已成功作育到第五代回血;凡王 90 号、胡本、桑杰士等品系,也已到了第四代回血。几十年养鸽路,回血作育从未缺席,它早已成了我养鸽日常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血作育” 四个字,写出来简单,操作起来却满是门道。其间会遇到多少棘手的问题、需要做出多少两难的选择,唯有养鸽年限越长的人,才能体会得越深刻。
近来常有新鸽友留言,问我 “怎样配对才能出冠军鸽”。面对这样的提问,我只能坦诚相告:“没有这种方法,全世界都没有。” 还有不少新鸽友执着于寻找 “养鸽独门秘笈”,我同样要负责任地说:“这东西不存在。” 若真要说有什么 “秘笈”,那便是 “学习加勤奋”—— 鸽子配对从无急功近利的绝招,能依靠的,唯有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及日复一日打磨的功夫。
既然说回血作育是 “功夫”,那便简单说说其中最基础的两种:一是 “相鸽”,二是 “手感”。这是养鸽人最常用的鉴定鸽子的方法,前者靠眼睛观察,后者靠双手触摸,可偏偏这两种方法,都无法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如何从鸽子的眼神里看出活力?如何从羽毛的触感中判断健康?这些都需要日复一日的观察与实践,是藏在细节里的功夫,只能靠自己慢慢琢磨。
至于鸽子配对的具体操作,多数养鸽人都会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哪一羽公鸽配哪一羽母鸽,看似是凭鸽主的喜好,实则是基于对自家鸽子的透彻了解 —— 你对鸽子的习性、体质、血统越熟悉,配对成功的几率自然就越高,仅此而已。
而配对能否成功,又受多重因素影响,这些都是新鸽友需要提前考虑的。比如鸽子的综合状况:健康是否达标、抗病能力如何、身体结构是否匀称、发育是否良好、羽毛是否光滑柔软、眼睛是否明亮有神、精神状态是否饱满;再比如血统背景:上代、平辈的竞翔表现如何,是否有稳定的优良基因;甚至连鸽子的脾气、性格,都得纳入考量。无论采用哪种回血方式,出好鸽的几率都需要这些细节来支撑,缺一不可。
为何我会如此强调这些?因为鸽子回血作育本就是一门大学问,更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其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有太多人力无法控制的变量 —— 毕竟,回血作育的本质,是人与生物打交道,想靠人力完全掌控生物的发展方向,本就是一件难事。
换个角度看,回血作育与工业化生产截然不同。人类能靠着一张图纸,造出十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十架毫无差别的飞机;可即便有最成熟的回血方法,也绝无可能作育出十只完全相同的鸽子。这份 “不可复制性”,正是养鸽、作育鸽子最难的地方,却也是它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前人确实留下了许多回血作育的成功经验,世界上靠回血出好鸽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可细究起来,这些成功大多带着 “偶然性”。就说大家常提的 “黄金配对”,没有哪一对鸽子在配对之初,就能被断定为 “黄金组合”—— 往往是一羽羽优秀的子代鸽相继出现后,鸽主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这对鸽子是黄金配对!” 放眼全球,没有任何一位育种大师敢拍着胸脯说:“我这一窝鸽子里,必定能出一只冠军鸽。” 从这句话里,便能读懂作育好鸽子有多难。
有新鸽友说,我写的这些感悟太抽象,不如直接讲具体方法。可具体的回血方式,其实很简单:同父异母配、姑侄配、祖孙配…… 只要是近亲配对,都属于回血范畴,并无太多新鲜可言。真正难的,是将这些方法与自家鸽子的实际情况结合,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总结经验 —— 毕竟,每个人的养鸽环境、鸽子品系不同,回血作育的过程与结果也会千差万别,一人一个样,一人一个体会。想养好鸽子,从来没有急功近利的捷径可走。
数十年来,我见过太多养鸽人,也发现一个规律:人的悟性不同,养鸽的成就也会不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养鸽重镇,徒弟的赛绩超过名师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也印证了回血作育的核心 —— 很多技巧只能 “意会”,无法 “言传”,想要养好鸽子,最重要的是多动脑、多思考,将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认知。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深切的体会:鸽子养得好不好,与人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息息相关。见得多了、懂得多了,才能更精准地判断鸽子的优劣,更合理地规划回血方案。
前文提到我棚中四代、五代回血鸽的情况,有鸽友好奇:“这些回血鸽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文章说到这里,也该用实际成绩收尾了。目前棚中的四代、五代回血鸽,都是我的主血鸽。今年秋天,我用四代回血胡本配四代回血桑杰士,作育出的子代鸽参加了北京市丰台区鸽会举办的两场权威性秋赛,成绩如下:
2012 年 11 月 12 日,丰台区 350 公里比赛,参赛鸽共 3002 羽:
- 鸽环号 2012-01-866565(雌,雨点),获第 12 名;
- 鸽环号 2012-01-266421(雌,雨点),获第 80 名。
- 鸽环号 2012-03-779192(雌,灰),获第 48 名;
- 鸽环号 2012-01-226506(雄,灰),获第 51 名;
- 鸽环号 2012-01-411557(雌,雨点),获第 166 名;
- 鸽环号 2012-01-181250(雄,雨点),获第 177 名。
回顾这几十年的养鸽生涯,关于回血作育、关于如何出好鸽,我总结出一句话:这其中有方法的考量,有养鸽环境的影响,有气候条件的制约,也有运气的成分。若要从作育鸽子一路说到参赛,最贴切的莫过于诸葛亮的那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用这句话来形容养鸽人的心境,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