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育种之道:从洛根到现代,育种实践与理论的融合

育种之道:从洛根到现代,育种实践与理论的融合

  • 更新日期:2025-04-30 17:56:33
  • 查看次数:

育种,一个被“权威”、“学者”神秘化的领域,常被提及的优良基因遗传和遗传学理论对于许多鸽友而言难以理解。然而,育种家和赛鸽家通过实践揭示了育种的奥妙。20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养鸽家J.W. Logan(洛根)采用近血交配法,成为英国信鸽传统的创始人,并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洛根以其雌鸽“1826”闻名,这羽鸽子不仅是1922年的全英冠军,还赢得了644英里的“英皇杯”。洛根的育种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导入杰出的长距竞翔优胜者,作为传种之鸽或杂交用的种鸽。
  2. 所有后代必须经过竞翔考验,参与训练和比赛。
  3. 以杰出后代为育种焦点,进行近亲繁殖一两代后,再与其他品系杂交。优秀后代经过竞翔考验后,再回到原培育的优秀信鸽种系中去。

洛根鸽已成为英国现代养鸽名家们的信鸽血统基础。他的育种方法简单而实用,值得学习和实践。万德维根在育种及血线的延续上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强调近血育种提高稳定性,杂交激活后增加速度,然后再次稳定和激活,循环提高。

鉴于我国尚未育出中、长程快速品系的现实,引进欧美、日本的千公里级名系与我国远程鸽杂交,有望育出快速长程品系,甚至千公里当日归鸽。这需要一批献身于信鸽事业的育种家、赛鸽家,以及持续的千公里赛事支撑。育种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纯度达到90%。

戈登系曾创下连续九年960公里当日归巢的记录,显示了快速品系育种的重要性。结合现代化的饲养和训练,可以育出长程快速品系和千公里当日归鸽。国内千公里当日归中,大多是中外杂交的产物。为使我国尽快赶上赛鸽强国,在当前中短程赛事火爆的现状下,有远见者应以中、长程为主育种。

有实力的育种者可以种、赛并举,通过竞翔检验定向育种,在赛中择优选种,再育种出赛,循环往复。以某系为主血(血统纯正)作育,适时掺入异血,有可能获得惊喜。詹森兄弟虽然不懂遗传学,但成为了育种大师。李绍平先生提到:“詹森兄弟对于知识的无知经常被人当作笑柄。他们既然对遗传学一无所知,而能够成为育种大师,那么我们又何必费尽心思去研究育种知识呢?只能说詹森家族运气好,在浩瀚的育种汪洋中,碰巧走对了路。”

杨·阿腾的继承人米歇尔·贝克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进行纯系育种,终于繁殖出了以“多利号”为主血的品系鸽,从而名震鸽坛。李梅龄博士是医学博士,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育成了李鸟。这与他丰富的遗传学知识是分不开的。掌握以上方法和思路,持之以恒,将有希望获得巨大成功。如能在育种上借鉴中外育种方法,笔者相信:作育出属于我国自己的中、长程快速优秀品系,逐步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优鸽系,当是早晚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