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赛鸽育种的神秘面纱:冠军强豪不愿外传的成功秘诀
- 更新日期:2025-11-25 13:50:52
- 查看次数:
误区:过度依赖药物和秘方
在赛鸽界,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非冠军鸽友陷入了一个致命误区:过度迷信药物、秘方和各种"仙丹妙药"。这种状况不仅限于某个地区,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包括赛鸽强国荷兰也不例外。
当我们专注于培育优质赛鸽时,太多人却在盲目寻找更神奇的药物、更高级的维生素和更专业的兽医服务。诚然,运气在赛鸽育种中确实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绝非唯一因素。
这就引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有些鸽友能够持续培育出优秀赛鸽,而另一些人穷其一生却未能育出一羽好鸽?
运气的双刃剑
运气确实是赛鸽育种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让我分享一个真实案例:欧洲顶尖赛手柯·佛布瑞曾到我鸽舍购买两羽"丝丝"的孙代鸽。
"丝丝"被誉为传奇金母,甚至有人称其为鸽史上最优秀的种雌。我坦言:"'丝丝'确实出色,但仍需运气加持。虽然它有许多后代赛绩斐然,但并非全部都优秀。你购买的鸽子有获胜机会,但我无法保证成功。如果确信它们必定超级,我绝不会出售。"
佛布瑞听后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有一羽代表荷兰参加南非奥林匹克大赛的全能鸽。同年,我还培育了5羽同父同母的兄弟鸽,它们表现都很出色。次年,我再次让这对父母配对,产出10羽幼鸽,结果没有一羽是好的,简直像废物。"
更令人深思的是,佛布瑞以天价卖掉了那羽奥林匹克代表鸽,尽管它赛绩辉煌,却从未育出优秀后代。相反,它一羽成绩平平的兄弟却成为他最优秀的种鸽之一。
破除"黄金配对"神话
许多日本鸽友只懂两个英文单词:"黄金配对"。然而,现实中那种只产超级鸽的完美配对,只存在于幻想中。
为什么如今的冠军强豪培育的幼鸽数量比以前更多?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培育超级鸽很大程度上依赖运气。但好运并非全部,让我们看看比利时一位冠军强豪的故事。
这位短距离赛强豪长期困扰于一个问题:为什么他的鸽子在长距离赛中表现惨淡?经过观察,我发现他的鸽子体型优美、肌肉发达,但存在一个共同缺陷:最后几根主羽缺乏弹性和柔韧性。
优质赛鸽的最后几根主羽应该能够用拇指和食指弯折而不折断,这是长距离飞翔的必备条件。经历艰苦赛事后,好鸽的主羽会呈现轻微弯曲。如果主羽僵硬,飞翔会更加吃力,疲劳更快。
混种的力量
大多数认真鸽友都会引进外血进行混种,以改善自家鸽族质量。成功混种的关键在于:首先了解自家鸽族的弱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引进外鸽。
80年代,我曾拥有"好的一岁鸽"及其近亲血统。为了保持血统纯正,我偶尔也能育出好鸽,但令我惊讶的是,购买我这一血系后代的鸽友,反而培育出了比我更优秀的鸽子。
原因很简单:他们用我的鸽子与自家鸽子进行了混种。从此,我不再执着于血统纯正,开始将近交鸽进行混种。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好的一岁鸽姊妹"。它比赛成绩平平,育种能力也看似一般。直到我将其与一羽不同血系的雄鸽配对,它们的第一羽后代就为我赢得了1985年奥尔良全国冠军。可惜当我发现它的育种价值时,它已经年事已高。
引进外鸽的正确策略
许多鸽友在购买鸽子时常犯同一个错误:购买6羽鸽子时,总要3雄3雌,凑成3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是:将引进的外鸽与舍内最优秀的种鸽配对。这样,已有实绩的外鸽能更快证明其育种能力。让外鸽互配,相当于"未知数"配"未知数";而让外鸽与已有绩效的种鸽配对,只剩外鸽这一个"未知数"。
外表特征的重要性
优质赛鸽应具备哪些外表特征?
首先,羽毛必须柔软。体型不宜过大,现代赛鸽比几十年前体型更小。良好的平衡感至关重要——能够平稳站立在手掌中,被抓握时身体自然前倾。
骨骼强壮同样重要,可通过轻压胸骨来检验。如果鸽子发出类似"打呼噜"的声音,则不是好兆头。
需要强调的是,具备这些特征不一定就是好鸽,但缺乏这些特征的铁定是劣鸽。正如哲学家所言:"牛全是动物,动物不全是牛。"
成功案例的启示
大多数强豪拥有2-4个血系,他们的鸽王多属这些血系的混种。作为强豪,他们不会大量引进外鸽,每年最多1-2羽,而且通常通过交换而非购买获得。
胡本和佛布鲁根只交换了一羽鸽子,与自家鸽子混种后,两家鸽舍都培育出了超级鸽。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福洛·英格和万侯·尤特豪芬身上。
配对策略与年龄因素
多数荷兰和比利时强豪每年都会变换种鸽配对,甚至包括詹森兄弟。由于某些未知原因,好配对长时间育种后,后代质量会逐渐下降。
我个人每年也会为最优秀的雄鸽更换2-3羽不同的雌鸽。鸽子只在状态最佳时适合配对,这绝对有道理。
有研究表明,许多好鸽都由一岁龄种鸽所生,但这不意味着老鸽育不出好鸽。老鸽的问题是鸽乳质量较差。今年我犯了一个错误:让一羽1992年出生的雄鸽亲自哺育幼雏,结果有些幼雏发育不良。
从错误中学习
常败军与常胜军的区别在于:后者知错能改,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短处,不知道错在哪里,就只能原地踏步。
犯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知错、不改错。在赛鸽育种的道路上,唯有不断学习、反思和改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