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赛鸽配对:神秘背后的真相与理性思考

赛鸽配对:神秘背后的真相与理性思考

  • 更新日期:2025-11-22 20:07:29
  • 查看次数:

赛鸽的领域中,配对一直是鸽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众多鸽友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也听闻过不少所谓配对高手的传奇故事。然而,现实却常常让人对一些所谓的“高手”产生质疑。

曾有这样一位被传为配对高手的人,本地一位颇具声望的“赛鸽名家”对其极为推崇,甚至顶礼膜拜。这引得许多鸽友纷纷前往讨教、造访,都渴望能学到那传说中的“绝技”。但倔强且理智的我,并未盲目跟从,始终对他的“绝技”持保留态度。

一次,我随鸽友一同拜访这位配对高手。恰逢有位鸽友购得一对名血鸽,请高手鉴赏。高手看过后断言,若这对鸽子配不好,五年内难出成绩,连300公里归巢都会有困难。鸽主心中不服,决定一试。结果几年过去,这对鸽子的子代果真毫无佳绩,连一只300公里归巢鸽都没有。鸽主向高手请教,高手称需配某类型眼睛的鸽子才能出成绩,并主动提出去鸽市帮忙选购。几经周折,高手以15元的价格买到一只鸽子,经过配对后,其子代和孙代竟真的开始出成绩。

听闻此事,有些鸽友深信不疑,而我出于礼貌,强忍着笑意,并未表态。当时我便觉得这事很可能会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果不其然,后来这位高手在众鸽友的怂恿下参加本地比赛,赛绩却一塌糊涂,“配对高手”的传说也随之不攻自破。

在赛鸽这个行当里,鉴鸽识鸽虽有一定的依据、理由和道理,通过实践也能有所收获,但赛鸽基因却是极难驾驭的。基因种类繁多且变化复杂,尤其是赛鸽的头脑和智商,更是难以掌控。养鸽人可以通过体型、羽毛、眼砂等培育出自己喜欢的外在特征,可实践证明,仅有好的外在条件,并不一定能让鸽子飞得快、飞得好。实际上,在配对之初,能否出成绩对养鸽人来说就是个未知数,很大程度上是在碰运气。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用优秀的鸽系或成绩鸽繁育后代,确实更容易出成绩,这是育种配对的基本前提。而且,赛鸽在育种配对中存在适配性,有的配对比较差,换一羽鸽子配对效果可能就会更好,这是大家公认的常识。正因如此,有关配对的方法才显得神秘莫测,人们对其寄予厚望,以至于被少数人神化。

就拿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些关于詹森育种的思考或感悟文章来说,其中提到的诸如“金母作出法”等,在我看来,不过是作者本人的美好愿望罢了。詹森兄弟本人并不懂得什么孟德尔豌豆定律,也不会去研究“金母作出法”。其实,詹森兄弟之所以那样配对作育,原因很简单,任何鸽舍若有两只称得上“金母”的鸽子,都会充分利用这些优秀基因进行强强联合。在詹森鸽舍鸽子数量有限、品种单一的情况下,近亲或远亲作育是很常见的现象,优秀金母交替出现在血统书中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好基因不断重叠,出现好鸽子的概率自然就高。我想,换成其他鸽友,恐怕也会这么做。

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配对就没有方法或规律可循。参考外型条件、血统和赛绩、种鸽的年龄、眼砂等因素进行配对,也是可行的。例如,某些类型的眼砂相配,后代可能归巢性较差,而配上油气重、眼志色素重的鸽子,就可能比较容易归巢。再如,体型差的鸽子配体型好的,能得到体型较好的后代;年龄偏大的雄鸽配年轻力壮的雌鸽,既能提高幼鸽活力,又能延续雄鸽的优秀遗传基因,这样的配对常能使幼鸽取得好成绩。但即便如此,育种和作出好鸽子依然绝非易事,难度之大似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我说配对没有秘诀,好的配对都是通过不断尝试试出来的,想必会有不少鸽友反对。这很正常,毕竟很多鸽友迷信那些所谓的原理,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比如“詹森原理”就是争议最多的,因为它并非出自詹森兄弟之口,而只是作者的推测。高王宏先生曾多次到詹森家,他也坦言从未见过什么所谓的“詹森原理”。实际上,詹森的鸽子大多是自由配对,只有当配对后代表现优异时,才会固定下来。近年来詹森种鸽配对比较固定,主要是因为詹森年事已高,没有精力重新配对,加之手写血统书不便,幼鸽时的血统书除签名外大多早已印好。

总之,配对既没有固定的公式,也没有真正的秘诀,更不存在所谓的“高手”。在这里揭示配对的秘密,其实就是想告诉广大鸽友,配对并无秘密可言。若非要说有什么的话,那或许就是在配对时的那一丝灵光一现或感觉。在我看来,成功的配对、育种和作出,大多源于优秀的血统以及持之以恒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