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窝蛋危机:破解亲鸽营养过剩的育雏难题
- 更新日期:2025-11-21 20:00:27
- 查看次数:
春暖花开,万物萌发。鸽友们在悉心安排种鸽配对与育雏的忙碌序幕中,满怀激情与期待。对种鸽的精心饲养呵护固然重要,然而一个普遍存在却易被忽视的隐患——营养过剩所带来的“夹窝蛋”危机,正悄然威胁着雏鸽的平稳成长。
营养过剩现象在亲鸽育雏期尤为典型。从配对开始,历经产蛋、孵化直至雏鸽破壳,饲料质量被不断提升。雏鸽出壳后,许多鸽友更是出于关爱加倍投入高营养饲料。一旦失去科学营养调配的“度”,过度添加花生米、豌豆、绿豆乃至火麻仁等富含油脂的种籽于幼鸽精料中,隐患便随之而来——亲鸽营养囤积过量,常在雏鸽生长至15日龄左右时,生理机能驱使雌鸽提前产出下一轮“夹窝蛋”。
夹窝蛋的产生触发连锁反应:雌鸽生理重心转向新蛋,泌乳育雏的本能行为几近停止。育雏重任骤然全部落在雄鸽肩上,“两头忙”的雄鸽难以独自承担迅速成长雏鸽的全天候哺喂与照料需求。若鸽友未能察觉此细微转折并及时干预,那些15日前发育饱满令人欣喜的雏鸽,其体质便会悄然下滑。待到23天左右分棚离巢关键时刻,鸽友常惊觉幼鸽体格状态远不及预期,甚至对送交公棚参赛犹豫不决,前期心血仿佛付之东流,根源恰在于此!
针对亲鸽提前产蛋的特殊巢箱,雏鸽在离巢前一周(约16-22日龄)的人工营养干预至关重要:
- 精准补喂时机:每日中午、晚间系统巡查巢箱,对未饱食雏鸽立即执行人工填喂,确保晚间必有一次足量营养供给。
- 科学饲料配方:优选冷水浸泡超过10小时的豌豆、花生米等易消化饲料,同时添加2粒自制高能营养泥丸,为饥饿雏鸽提供全面能量与养分支撑。
这套人工辅助补给机制,能强力保障雏鸽发育轨迹平稳延续,成功跨越分棚离巢的关键门槛,为幼鸽开启独立生活与下一阶段训练奠定坚实健康基础。
笔者亦曾在此环节经历教训,深刻体会科学控料与精准干预在育雏期不可替代的价值。警惕亲鸽营养过剩的隐形陷阱,把握离巢前黄金一周的人工营养补给,方能守护每一羽幼鸽展翅高飞的潜能,不让辛劳耕耘在夹窝蛋的意外中黯然褪色。精细化调控,方是育出健硕明日之星的真正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