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引种避坑指南:选对优质种鸽,比盲目砸钱更重要
- 更新日期:2025-11-20 11:03:08
- 查看次数:
我偶尔会和鸽友开玩笑:如果您已经到了只剩 “最后一把米” 的境地,别来找我 —— 即便优质种鸽能大幅提升育种成功率,本质上仍需时间与资源的配合,引种这件事,越早规划、越选对方向,胜算才越大,最好从一开始就找准靠谱的渠道与优质种源。
不过家父在他的赛鸽生涯中,却屡屡伸出援手,帮助过不少濒临放弃的 “最后一把米” 鸽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早期台湾中部鸽友耳熟能详的 “三巴桑” 故事。“三巴桑” 并非这位鸽友的本名,他是我们的远房亲戚,在结识家父前,已在赛鸽引种上栽了大跟头。
上世纪 70 年代,这位亲戚先后花费两百多万元新台币(要知道,当时 15 万元就能在台湾买一栋房子,如今普通住宅价格约 400 万元,可见当年两百多万元的含金量),毫无章法地四处搜罗种鸽,哪里传言鸽子好就往哪里跑,前后囤积了 100 多羽高价种鸽。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两三年间,这些鸽子参加各类比赛,竟从未有过入赏记录,让他一度心灰意冷,几乎要放弃赛鸽爱好。
后来,经一位鸽友引荐,他终于找到了家父,一见面就大吐苦水,诉说自己的育种困境。他说,为了找家父请教,自己费了不少周折,原本是想来求购种鸽,交谈中才发现彼此是远房亲戚。家父得知他的遭遇后,决定赠与他一对年轻种鸽 —— 这对鸽子从未作育过,血统却十分纯正:父鸽是 “凡布利安那” 系 “幼牛” 直子 “利坚那斯” 来台后所生第一只直子 “001” 的后代,也就是 “利坚那斯” 的直孙;母鸽则是 “巴塞隆纳大王号” 与 “巴塞隆纳女王号” 的直女。
令人惊喜的是,这对种鸽的后代堪称 “赛鸽传奇”:第一孵、第二孵均生出双公鸽,这四只公鸽参赛后,屡屡跻身鸽会 10 名之内。当时台湾赛制允许老鸽参赛,这四只鸽子长期保持顶尖成绩,几乎参加的每一场比赛,都能斩获鸽会超过 50% 的奖金。更震撼的是某季冬季宜兰赛事:他有三羽参赛鸽均出自这对种鸽,当天早上他去鸽会对时取鸽钟,还没到家,三羽鸽子就已归巢。家人抓着鸽子半路与他会合,匆匆打入鸽钟 —— 即便耽误了不少时间,这三羽鸽子的当关分速仍超过 1400 米 / 分,而后续归巢的全会鸽子,分速均在 1300 米 / 分以下。最终,这三羽鸽子毫无悬念地包揽了鸽会综合冠军、亚军、季军。
有趣的是,这对种鸽的母系,正是 “利坚那斯” 全弟 “圣巴桑” 号的直孙女。每当其他鸽友问起他鸽子的种系,这位亲戚总记不住 “利坚那斯” 的正确念法,只对 “圣巴桑” 印象深刻,再加上一口台式口音,便误读成了 “三巴桑”。久而久之,“三巴桑” 成了这一品系鸽子的代名词,甚至盖过了他的本名萧昭荣。70 年代的台湾中部,“三巴桑” 声名鹊起,鸽友们为了订购其后代,不惜排队等候,每只幼鸽标价 8 万元仍供不应求,而养到 “三巴桑” 下代的鸽友,也大多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如今的台湾赛鸽界,鸽种琳琅满目,却充斥着不少炒作行为。这些炒作虽赚足了人气,却把大量养鸽人推向了 “难赢钱的 95%” 行列。这也提醒我们:引种前必须做好充分功课,建立正确的育种思维,切勿被虚假人气裹挟,盲目引入不适合自己鸽舍、甚至会拖累整个种系的鸽子,否则后续损失难以估量。
在台湾赛鸽圈,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鸽友作出成绩后,被问及鸽子血统时,总会随口说 “这是詹森”“这是西翁”,可真正翻开祖谱才发现,所谓的 “名系鸽”,可能只含有 1/4 甚至 1/8 的纯血统,却被当成纯系鸽宣传。
还有一位与家父相交甚笃的鸽友,在鸽界资历深厚、经验丰富,因工作原因常接触各类进口源鸽。他曾坦言:每次去进口报关行领取鸽子时,都会顺便观察其他进口源鸽的素质,结果发现 “一分钱一分货” 的道理从未过时 —— 没达到一定价位的进口鸽,品质参差不齐、形态各异,真正称得上优质种鸽的只占少数。
这不禁让人深思:每年进口到台湾的源鸽数量庞大,可其中能直接作出入赏后代的又有多少?这些鸽子不仅流入台湾,更销往全球各地的养鸽市场,但真正能发挥遗传优势的,始终是少数优质血统的核心后代。
曾有一位鸽友,早期大量饲养我们中泰鸽舍的种鸽,凭借这些鸽子赢得了上亿资产,至今仍是鸽界佳话。后来,他想更进一步,开始自行进口欧洲源鸽育种参赛,可成绩却大不如前。有一天,他疑惑地问家父:“为何我后来进口的欧洲源鸽,反倒不如之前使用的鸽子那般容易赢钱?” 家父笑而不答 —— 其实答案早已隐含在前面的故事里:优质种鸽的核心价值,在于稳定的遗传基因与适配的育种逻辑,而非 “进口” 的标签。
多数鸽友习惯站在自我角度判断事物,难以跳出固有框架。要想在赛鸽育种上有所突破,不仅要反复思考判断,更要客观看待经验 —— 尤其是成功的经验。比如有些鸽友,鸽舍中仅饲养了少数几羽中泰鸽舍的鸽子,这些鸽子往往能陪他们战到最后,甚至斩获奖项。可他们往往沉浸在获奖的喜悦中,却忘了计算:整个鸽舍的参赛鸽中,中泰鸽子的占比有多低?即便如此,部分鸽友后续仍未必会选择继续使用中泰鸽子,这一点着实令人玩味。
赛鸽场上,输了要复盘检讨,赢了更要深究原因 —— 只有明确自己赢在何处,才能持续复制成功。因此,引种前的功课不可少,更要培养敏锐的判断力,懂得辨识真正的优质种鸽。
后续,我将继续分享更多未公开的赛鸽故事:台湾 “大头凡布利安那” 的正传(届时会附上 “大头” 的珍贵照片)、《博士一号二号的故事》、《博士 8x3 的故事》、《天字第一号的真正血统》等,还有大家熟知的《赛鸽中的法拉利》《博士系的由来》《鸽王 914 传奇》的后续篇章。这些尘封的故事与血统揭秘,敬请各位鸽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