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赛鸽育种:突破传统,探寻成功之道

赛鸽育种:突破传统,探寻成功之道

  • 更新日期:2025-07-07 22:37:05
  • 查看次数:

线粒体,宛如细胞中的能量引擎,广泛存在于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它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能量。当我们奋力飞奔上台阶时,那股充沛的力量,正是线粒体辛勤劳作的成果。

有这样一句名言:“推动摇篮之手即是统领世界之手。”1865 年,西铁华莱士在 J.K.霍伊特《百科全书实用引言》中写下了这句话,它揭示了一种无法阻挡的自然属性。1916 年,萨基在《和平的玩具》中也提及了它。我对这句俗语反复思量了近 20 年。早在 1971 年,我就在“回顾”杂志中初次见到这个观点,当时文章谈及“大英帝国”是被女性通过塑造儿子的思想而主导的。那些成为军事家、政府官员、科学家、改革家、金融家、律师和法官的男孩,他们的世界观、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对万物的眼光,皆源自母亲的培育。这并非英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在所有国家、所有母亲中都普遍存在。一个男人对世界的看法,实际上深受女人的影响。这个事实让我深受震撼,它让我明白,最强大的权力往往掌握在通常被认为是弱势性别的女性手中,这与报界和女权主义者让我们误以为的事实截然不同。1971 年,当我意识到“真正的力量”为女性所拥有和支配时,我的世界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只因“推动摇篮之手即是统领世界之手”。

对于赛鸽作育者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大多数赛鸽爱好者是男性。在家畜育种领域,我们通常认为公马在马的作育、公牛在牛的作育、公羊在羊的作育以及雄鸽在鸽种的繁殖中,比雌性更具价值。事实上,大多数育种家甚至从未认真考虑过雌性的重要性。当前的思维模式过于看重种雄的经济价值,这主要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但对于想要创造辉煌品系或血统的人来说,这种观念无助于接近真理。从表面上看,种雄似乎贡献更大,因为种公马、种公牛、种公羊或雄鸽在一生中能够与上百只母马、母牛、母羊或雌鸽配种,而母系只能生产出几十个后代。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赛鸽育种中,“最好的配最好”是一个被广泛提及的公式。赛鸽爱好者和赛马育种者常常声称这是育种的唯一途径,并且他们也一直遵循着这个方法,从未考虑过其他方式。奇怪的是,他们从未确切定义过什么是“最好的配最好的”,这个术语过于灵活,对所有人来说似乎意味着一切,但实际上又毫无意义。热衷赛马的人曾对赛马作育者和赛马业 300 年间详尽的记录(血统书和赛绩)进行分析。经过 300 年的实践检验,投入了无数资金,丰富的细节记载显示,“最好配最好”的育种模式对于声称专业的育种家来说,在育出获胜者方面并不成功。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方面,他们的表现并不理想,结果甚至可以说是惨烈的。新西兰的血统研究者杰克·格兰加里指出,“古老的配对选择方法(将最好的和最好的配在一起并希望作出最好的),可能能够起作用,但是当后代中只有 6%对得起付出的金钱,如果你认为这 6%太低,你就需要有所改善”。

让我们来看看赛马业的规模和现状。大约 37000 匹纯种马驹在北美注册,主要集中在肯塔基州、福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纯种马生产基地,每年有近 30000 只纯种公马育出 18250 只马驹。不列颠每年育出 5000 只马驹。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 195000 匹可生育的纯种公马或母马用于育种,仅在 2006 年就新注册了 118000 只马驹。纯种马产业是一个庞大的农业生意,在美国,每年产生的总利润约 34 亿,并通过农场、训练中心和赛场提供了 470000 个就业机会。然而,在这样庞大的产业中,通过“最好的配最好”的模式育出的有希望的后代仅占 6%,而能在比赛中赢得奖金的赛马更是低于 1%。那么,“最好配最好”的概念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如果将同样的情况应用到赛鸽运动中,结果可能会更令人失望。

安加教授在他的书中也证实了“最好配最好”带来的问题。“好配好”的说法在鸽友育种中非常流行,但这种方法仅在增加特性时奏效,在稳定特性时往往会迷失目标。亚诺什·霍瓦特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他有一只赛飞成绩非常出色的鸽子,来自琥珀系配一只美国鸽子,它活力充沛,状态稳定,多次获得冠军,最远能飞到 960 公里并获得前 5 名。然而,在 15 年中,霍瓦特将它与一只甚至更好的鸽子相配,后代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非凡赛马“角斗士”也是如此,它在比赛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在育种方面却很难成功。这些超级个体由一系列不可能再更优的特征组成,就像抽到全是王牌的打牌者,但他们很难将自己的优秀品质完整地遗传给后代。

既然“最好配最好”不是最佳的育种模式,那么赛鸽育种者该如何减少负面影响呢?研究赛鸽运动中成功的育种高手的经验是一条捷径。福雷迪·范希说:“是好鸽子成就了大师级的育种家。”卡罗医生也表示:“这在他们的基因中,也在他们的家系中!”彼得·德威得大师则指出:“只有少数的家系主宰着国家赛,这些家系是顶尖的!”我们应该在那些几代中连续做出成绩鸽的杰出种鸽的家族或家系中挑选赛鸽进行育种。然而,多数育种者在这两步上都失败了。

鲍勃·肯尼在 1992 年用一个形象的例子解释了育种的关键。他将育种比喻成一个装满金币的罐子,每个金币代表一个能获胜的基因。如果掺入未证明质量的鸽系,就像在罐子里加入铜币,那么抓到金币的机会就会减少。他以 7 对种鸽起步,通过近亲繁殖和同系繁殖的手段,努力维持杰出的基础种鸽“西佛拉多公牛配蓝色骄傲”的超级特质。他两次将种鸽数量砍回到 7 对,每次精简都成功地提升了成绩。

育种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涉及到众多特征的挑选和判断,每一个特征不仅受遗传规律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育种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是这样,冠军和冠军的家族就会大量出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凤毛麟角。鲍勃·肯尼对他的“西佛拉多詹森”所做的努力,就是将最优秀的基因特征固化为纯正的状态。但在大多数实际案例中,近亲繁殖可能会加强不良特质,导致后代无法出现高质量的赛鸽。

法兰斯·速霸龙和倚天·帝卢(通常被称为“帝卢 - 速霸龙”)两人联手 30 年紧密合作,创造了一个冠军辈出的家系。他们的成功表明,通过不懈的努力,造就一个纯正的近亲家系,其后代不仅外观接近,而且都是优秀的赛手、潜在的赢家和有价值的种鸽。然而,并非所有的近亲繁殖都能取得成功,99%的案例并没有从近亲繁殖中获得好处,因为多数鸽子在最好的队列里也只能算是平庸。

我使用近亲繁殖或同系繁殖的方法已经超过 20 年,但我要明确指出,多数育种者不应该考虑近亲繁殖,因为这条路对他们来说可能毫无用处。近亲繁殖是对品质的终极测试,如果判断错误,结果将是灾难性的。我对我的基础配对“托马斯配蒂娜”进行近亲繁殖,是为了探索它们的价值。我冒这个风险是基于我对“卡侬系”的了解,我认为这个风险是值得的。

大师级的育种家能够发现鸽子的品质,但他们不能以低水平的种鸽起步,变出像赛马界的“北方舞者”,或赛鸽界的“阿尔伯特”(帝卢.速霸龙)、“强尼男孩”(吉尔特.蒙尼克)、“梦想家”(考夫曼)、“福雷迪”(范希)、“气魄”(斯蒂文尼克)、“幸运 848”(林伯格)这样的冠军。这些冠军非常稀有,他们是“极其珍稀”的,因此具有极高

的价值。众多比赛中有许多获胜者,但能作出众多获胜者的种鸽才是最难寻觅的。2010年5月,“幸运848”的一个女儿在PIPA的公开拍卖会上,以17400欧元被美国3D和可汗鸽舍拍得,这足以证明具有巨大育种威力的种公和种母的稀有性和高价值。

一只鸽子拥有6000对基因,如果每对基因是杂合体,它们能产生3到3000种不同能力的基因类型,这意味着作育出各种不同后代的可能性是普遍存在的,而能够持续育出杰出品质后代的种公或种母则是凤毛麟角。所以,很多声称自己是育种大师的人,也许只是有幸拥有一只长寿的好种公或种雌,并非真的具备高超的育种能力。

世界上所有的冠军都明白“伟大的鸽子造就了冠军鸽友”这一事实。我们的任务就是努力寻找那些特殊的鸽子,在其他鸽友还未意识到它们的超级之处时将其锁定。当我们找到好鸽子后,就需要制定一个育种计划,确保这个特殊的基因组合能够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这与财富无关,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对种鸽资源的直觉。虽然具有育种直觉天赋的人非常少,但我们可以凭借一般的直觉、高超的研究技巧和经过“决策模型”处理后的决策,来获得超水平的成功。

冠军的作出者是无价之宝。考林·查普尔在《第二个帮手》中阐述了对于冠军育出者定价的观点,他认为冠军的育出者价值无可替代。维恩·布兰登拥有著名的种母‘亨利埃塔’,他在1958年的文章中提到,有价值的配对是能够作出大量、且能一个赛季接一个赛季继续作出优胜后代的两只鸽子,应该将这样配对的最好直子配上同是这配对作出的最好直女。当年很多优秀奖项的赢家,包括几个在十二个协会联赛的获胜者,都是这个兄妹配作出的三个子代的后代,并且这些获胜者中又有很多被重新近亲配在一起,非凡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他的观点。

赛鸽育种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最好配最好”的育种模式,要勇于突破,深入研究成功育种者的经验,谨慎选择种鸽,合理运用近亲繁殖等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赛鸽育种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赛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我们怀揣着对赛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不断探索,为赛鸽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