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育种:揭开神秘面纱,培育卓越赛鸽
- 更新日期:2025-05-06 19:45:03
- 查看次数:
赛鸽育种之谜,如同璀璨星空中的神秘宝藏,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千千万万鸽友的目光。每一位鸽友都怀揣着一个梦想,渴望解开这个谜题,培育出一代更比一代优秀的名血奇鸽。多年来,鸽坛百家争鸣,各种观点层出不穷,犹如一场激烈的思想盛宴。然而,这些观点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适用性,有的曾经新颖独特,如今却显得陈旧;有的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在另一些方面却针锋相对。
正所谓“有了‘低’,才能比出‘高’;有了‘高’,才能更明白‘低’”,就像高山与平原相互映衬,才能凸显彼此的独特。鸽界一直在深入探讨信鸽的性状与基本遗传规律,如平等遗传、特异遗传、反祖遗传、变异等。但这些奥秘如同隐藏在迷雾中的宝藏,难以用肉眼轻易观测到。作为信鸽爱好者,我们要像齐天大圣一样,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洞察其中的奥秘,而不能像猪八戒那样两眼混浊,是非不分。
在我国鸽界,真正能将信鸽育种推向科学尖端的人寥寥无几。倘若真有这样的人才,他们或许会创办信鸽育种咨询机构,为鸽友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一、选种:育种的基石
选种对于饲养信鸽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很多饲养者的信鸽来源广泛,加上缺乏饲养和育种经验,常常进行无原则的大杂交,导致比赛成绩不理想。即使偶尔有一对种鸽取得好成绩,其兄弟姐妹的成绩也不稳定,而且一旦这对种鸽中有一羽失去或年老,成绩便可能一落千丈。
曾经,我的老班长讲述了一个故事。在抗日战争年代,他祖父的一头毛驴被日本鬼子抢走,而这头毛驴的后代个个身强力壮。他祖父为了找回毛驴,跟随鬼子一个多月,无奈鬼子看管严密,最终只能放弃。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品系的重要性。有了好的品系,还要关注种鸽自身的条件,包括遗传基因、雌雄是否合配等。如果认为两羽冠军交配就能出冠军,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一)体型的选择
种鸽的体型应符合飞行的要求。头部呈流线形,头顶要平,后部要大;颈粗,喉部大;肩宽,胸部丰满,腹部紧收;龙骨适中,不可过高,否则飞行时阻力太大。主翼羽长而宽,羽条粗,翅膀有弹力,用手一拉,收缩要快;后尾最好小而紧,重叠时只见一根尾羽,即“一字尾”。总体而言,体型要前宽后窄,不宜过大或过小。
(二)素质与血统的考量
鸽子生理上的特性比心理上的特性更容易遗传。因此,选择种鸽要注重素质,如准确的定向力、归巢性、飞行速度和距离,以及对磁差、压差、时差、温差和人为干扰因素的应变能力等。同时,要重视血统和品系,优良血统的种鸽往往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选择时,不仅要关注种鸽本身的素质、特征和特性,还要考察其上代和兄弟姐妹的情况,综合多方面的记录来确定取舍。
(三)年龄的选择
鸽子的寿命一般在十五年至二十年,种鸽的年龄最好选择在二至八年。这个阶段的种鸽不仅形态成熟,生理机能也完全成熟。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不断刺激,如训放、比赛等,其后代的遗传性会因环境的“可塑性”而得到加强。
二、品系要求:塑造卓越种系
为了将信鸽的某些生理或心理特征从单一特性转化为整个种系的特性,配种时应深入研究种鸽的家族系列,不仅要了解优秀种鸽本身,还要考察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兄弟姐妹的竞翔史。这样,配种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如果只了解种鸽本身的特性,配种成功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减小。
种鸽本身应具备良好的健康状况、强壮的翅膀、发达的肌肉组织、良好的消化系统、完善的体腺作用,以及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风雨、雾天、顺风、逆风、酷热、严寒等)顽强的拼搏力、定向力、抵抗力、坚持力和意志力。选择这样的优良种鸽进行交配,并经过实际检验,才能培育出性能更优的幼鸽,同时避免产生不如亲鸽的后代。在配种时,既要考虑放翔的目标,又要兼顾鸽子的外观美。
所有优秀信鸽的品系都是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严格的选择和淘汰,逐步培育而成的。一个有名的种系更是经过多方面的试验,不断存优弃劣,定向培育而成,绝非短期内能够轻易实现。任何地区育成的良种都必须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地理和其他自然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引种时要考虑原种鸽的地域性特点,育种时要结合本地的环境差异,通过鸽体内在的变异和世代选择淘汰,使种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培育出适应性良好的个体或种系,这就是品种对环境条件适应的可塑性,也就是所谓的驯化过程。引育结合得当的鸽种,既能缩短适应周期,又能为培育新品系奠定基础。这样的品系鸽子在训放和比赛中定向更准确,飞行更轻盈,能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迅速恢复正常。
三、如何配对:育种的核心
育种的关键在于如何配对,即选择哪一羽雄鸽与哪一羽雌鸽交配。鸽友们常说某羽幼鸽的头型像父亲,某羽幼鸽的眼睛结构像母亲,但也有子代与父母完全不像的情况。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涉及到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现象体现为生物前后代的相似性,通过遗传,物种才能保持相对稳定。变异现象则表现为生物前后代之间和后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任何生物的遗传物质在自我复制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变化,新陈代谢也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在复杂的内外条件影响下,自然界生物借助变异产生新的类型和品种。
在遗传学中,基因型是生物遗传物质基础的总和,表现型是生物表现出来的全部性状总和。基因型是性状发育的内因,是表现型形成的依据,环境对遗传的作用必须通过基因型才能实现;表现型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是基因型转变为表现型的必要条件。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产生不同的表现型,但基因型不受影响。例如,鸽子的身体大小就可能因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
为了保证信鸽后代具有优良性状或提高和改良原有性状,除了选种,还需注重选配。在长期的信鸽训养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同一羽优秀雄鸽与不同优秀雌鸽配偶,其后代会有显著差异。这是因为信鸽需要通过雌雄交配才能将自身特性遗传给后代。能否产生优良后代,不仅取决于种鸽本身的品质和遗传性,还取决于雌雄鸽的配合是否良好。有目的地选择雌雄鸽的配偶,以培育出最可能的优良后代,这就是选配。选配是一种交配制度,不能用选种来代替,主要根据表现型和亲缘关系两方面进行。
(一)表现型选配
根据信鸽的外表性状进行选配而不考虑亲缘关系,称为表现型选配,可分为同型选配和异型选配。
- 同型选配:选择外表相似的雌、雄鸽进行交配,期望获得与亲本相似的优良后代,如羽色、眼沙、骨架结构等方面相似。同型选配的主要作用是稳定个体优异的性状,提高种用价值。在实践中,为了保持种鸽的类型特点和有价值的性状,增加群体中纯合基因的数量,常采用同型选配。与亲缘选配相比,它可避免近交衰退现象,但增加纯合基因的效果较差。同型选配的基因纯合度增加缓慢,达到纯合的速度更慢,因此在巩固和稳定数量性状的遗传方面,效果不太理想。在进行同型选配时,要特别注意加强选种工作,因为某些微小缺点可能会在后代中累积发展。
- 异型选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性状不同但分别表现优异的雌雄鸽配偶,期望获得兼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另一种是选择同一性状或品质,但优劣程度不同的雌雄鸽配偶(一般是雄鸽优于雌鸽),使一个亲本的缺点被另一个亲本的优点所弥补,提高后代的品质。需要注意的是,异型选配不是简单的“弥补选配”,不能将具有相反缺点的雌雄鸽进行配偶,因为相反缺点往往由不同位点的基因控制,这些鸽子属于淘汰对象,不能通过选配来补救。
(二)配种的程序
信鸽选种后,应根据本年度的繁殖与竞翔计划,在适当的季节进行配种。为了更换配偶,在重新配对前,应将雌雄种鸽分离
单独饲养,让它们遗忘原配。鸽子严守“一雄一雌”的习性,若不分开,很难与新配偶配合。分离能使鸽子保持精神旺盛,性欲增进,为繁殖高质量的雏鸽奠定基础。
雌、雄鸽隔开的时间一般以一个月左右为宜,至少不低于两周。分离时应将雄鸽留在原棚内,且在分离期要避免它们与原鸽见面。分离期间,鸽子可能会出现服从性差、食欲减退、互相争斗等情况,甚至有个别鸽子会飞去寻找配偶而失踪。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人与鸽子的亲和度,增加鸽子的运动量以促进食欲,但不可喂得过肥,否则会因脂肪过多导致不育。若有个别鸽子因发情不食、乱扑乱飞,扰乱鸽舍安静,应将其关闭在配对笼里单独喂养。
当分离达到预期效果时,就要着手安排配偶。确定雌雄配合后,将鸽子放入巢房内暂行闭门饲养。此时,要仔细观察鸽子的配合情况。如果雌雄和睦,很快就能配合成一对;若互相争斗,则应在巢房内加铁丝网,让它们能看见彼此却不能打斗,几天后通常即可配合。
在关闭时期,要按日量配给食水。当雌雄不再争斗,雄鸽开始鸣叫,雌鸽点头并在巢盆内发出“咕咕”的叫声,且这种举动反复多次,随后雌雄交尾,就表示完成了配对。
四、育种后的培育与管理
成功配对并繁殖出幼鸽后,后续的培育与管理工作同样不可忽视。这一阶段是将前期育种成果转化为优秀赛鸽的关键时期。
(一)幼鸽的饲养
幼鸽出壳后,要提供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初期,亲鸽会反刍鸽乳喂养幼鸽,此时要确保亲鸽的营养充足,可适当增加豆类、谷物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随着幼鸽的成长,逐渐过渡到喂食幼鸽专用饲料。同时,要保证清洁的饮水供应,可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幼鸽的免疫力。
(二)健康管理
定期对幼鸽进行健康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粪便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问题,如呼吸道感染、肠道寄生虫等。按照兽医的建议,按时为幼鸽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保持鸽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鸽舍内的粪便和杂物,定期对鸽舍进行消毒,为幼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训放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训放计划是培育优秀赛鸽的重要环节。在幼鸽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可开始进行短途训放。初期训放距离不宜过长,一般从几公里开始,逐渐增加距离。训放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鸽的表现,如飞行速度、归巢时间等。根据幼鸽的实际情况,调整训放计划。同时,要注意训放的时间和天气条件,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训放。
五、持续学习与交流
赛鸽育种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领域,鸽友们需要持续学习和交流,以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
(一)学习新知识
关注赛鸽育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和专业文章,参加各类赛鸽培训课程和讲座。通过不断学习,了解信鸽的生理特点、遗传规律、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为自己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交流经验
与其他鸽友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分享自己的育种经验和心得,同时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参加赛鸽俱乐部组织的活动、比赛和研讨会,与同行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在交流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育种方法。
六、结语
赛鸽育种是一项复杂、细致且需要耐心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我们掌握选种、品系培育、配对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有计划的训放以及持续的学习和交流。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仔细观察每羽鸽子的性格、优点和缺点,并做好记录。
就像我的那位朋友,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自己的鸽子,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经验。他发现,只要育出素灰雄(北京的称呼)就杀掉,而素灰雌或者雄鸽沾一点花头、白条则可以参加竞翔,并且屡战屡胜,在京城鸽界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相信广大鸽友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培育出自己理想的幼鸽。这些赛鸽将在祖国的蓝天上自由翱翔,在竞翔中摘金夺银,为鸽友们带来无尽的喜悦和荣誉。让我们共同期待赛鸽事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