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养鸽50年,西安阳光家园吴军的养鸽与引种之道

养鸽50年,西安阳光家园吴军的养鸽与引种之道

  • 更新日期:2025-04-08 21:31:12
  • 查看次数:

国内一线强豪西安阳光家园的吴军,赛鸽成绩斐然,曾斩获冠军31项、亚军31项、季军24项、前十名176项,前一百名829项,几乎将国内公棚和特比冠军拿了个遍。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赛鸽小迪迪对吴总的采访,一同探寻他50年养鸽生涯中,在养鸽和引种方面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心得。

一、好成绩源于沉淀,养鸽无绝对定律

吴总坦言,他不太喜欢和他人探讨鸽子的优劣。在他看来,养鸽是一种没有固定定律的活动。他认为,一只鸽子只要四肢健全,具备运动员的素质,就算得上优秀。至于眼睛、基因等因素,是否能决定鸽子的飞行能力,还尚未可知。倘若大家都能轻易看懂鸽子,那养鸽也就失去了乐趣。

多年来,他们一直在不断摸索,每年都会尽力为鸽子创造发挥的机会。鸽子没赛出好成绩,可能是遭遇了天灾人祸,也可能存在其他问题。但一旦赛出了几万羽中的冠军,那无疑是优秀的,没人会说它不好。

吴总回忆,自己从1983年就开始以信鸽协会会员的身份参加正规比赛,虽当时未取得高位名次,只拿了几十名,但有归巢证和鸽会文书为证。那时养鸽只是爱好,不像现在这般用心。然而,正是过去几十年的积累,才造就了如今的赛鸽团队、赛鸽力量以及种鸽的延续。这么多年参赛,虽不敢说立于不败之地,但也没有大起大落。

二、赛绩背后,种鸽基础是关键

童年时期,吴总对南方的鸽子,尤其是上海超远程赛鸽,充满了稀奇和崇拜。随着赛鸽运动的发展,人们对鸽子质量、血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他开始引进国际上流行的鸽子进行繁衍参赛。事实证明,这些鸽子的后代参赛成绩稳定,这并非偶然,而是种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总强调,前期对鸽子的认识不足,想走捷径“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养鸽就像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只要成功了,那就是可行的。如果强求按照一种方法来,很可能适得其反。

三、理性看待近亲,注重鸽子自身素质

对于近亲繁殖,吴总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动物包括鸽子,讲究的是遗传,近亲繁殖是不可避免的。如今科学家进行DNA基因分析,也是为了选择优点。在配种时,选择雄鸽或雌鸽,也是倾向于其某方面的遗传优势。大家不应过分纠结近亲血统的问题,关键是要培育出优秀的后代,而不是出现有缺陷的个体。

吴总形象地比喻,就像在运动场上,不能让瘦小的人去练拳,让五大三粗的人去跳水,要根据鸽子自身的素质来安排。有些鸽友手中有好鸽子却没飞好,就认为是鸽子不好,其实并非如此。吴总提到,朋友在他这里买的鸽子,有的飞得好,有的没飞好,但他送出去的鸽子却飞得特别好。他认为这是一种等量交换的结果。

四、阳光家园鸽子,在外界发挥良好

从阳光家园出去的鸽子,都配有专业的中文血统书并加盖印章。不过,吴总表示他们对鸽子销售这方面并未特别重视。过去,由于销售渠道有限,公棚拍卖是鸽子流出的一个途径,每年都有部分鸽子被鸽友收购。此外,在前期饲养和管理摸索阶段,一些成为天落鸟的鸽子流落出去,如今在外面也发挥得相当不错。

当然,吴总也坦诚,他不能保证自家的鸽子百分百能飞好。他们曾在赛鸽發上有自己的栏目,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应大家要求分享一些鸽子,但数量不多。后来,他在北京、河北一带赛绩出色,连续两三年每年举办春秋两期拍卖会,流出的鸽子较多,在河北一带发挥良好。在云贵川举办的两场拍卖会,鸽子在红枫公棚比赛也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很多鸽子都被当地鸽友拍走,甚至未入围的鸽子也被留下。

吴总表示,自己养鸽并没有什么深奥的秘诀,希望能和广大鸽友多多沟通探讨。养鸽并非易事,要想把鸽子养好养细,必须下一番功夫,不可能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