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李梅龄李鸟品系的形成与特点

李梅龄李鸟品系的形成与特点

  • 更新日期:2025-03-26 17:49:09
  • 查看次数:

网上关于“李梅龄李鸟”的讨论颇多,但真正有理有据的内容却不多。有关李梅龄引进德国鸽的数量、身份背景以及鸽子价格等说法各异,实际上这些多为不实之词。以下是根据2004年出版的《上海信鸽史》摘录的关于“李梅龄李鸟”品系形成的实际情况。

三十年代初和抗战胜利后,上海鸽界两度引进国外名系鸽,经过杂交培育,形成了以“李鸟”为代表的国血品系。

  1. 上海第一次引进种鸽的热潮

1931年,李梅龄等人参加信鸽俱乐部后,为了战胜西侨之鸽,从德国引进了10羽比利时名系鸽和德国军用鸽,包括比利时的阿亨约细夫·密莱系、阿亨麻尔系、伟奇系X阿亨·克伦巴系、比利时的固耐系X德国军鸽以及固耐系X威克特系等。

  1. “李鸟”品系的特点

“李鸟”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鸽坛的一代天骄,其体型中等,雄性体重400-450克,雌性略小。特征包括肩宽魁梧,前胸发达,侧看呈直角形,由上往下看是等腰三角形。羽色以中雨点和深雨点为主,许多具有花头、白条、眼角眉梢有一点白毛,被称为“白眉毛”。原种鸽中的德国军鸽是花头、白条雨点,出过1羽“3133”,无论是它本身还是子代都取得了不少好成绩。

“李鸟”的羽毛薄,紧贴全身,主翼羽质地坚固,尾羽束成1到1根半,头型中等,部分略大,头顶较平坦,脑部丰满。眼睛明亮,眼球偏大,眼砂多数是鸡黄,也有桃花。鼻瘤以杏仁形为多数,筋骨硬朗,胸骨前部呈圆弧形,后部分平坦。耻骨紧闭,蛋裆在1指半到2指之间。此外,“李鸟”还有恋巢欲强烈、认棚性特别好等特点。

抗战时期,李梅龄无偿支援国民党国防部的20羽军鸽中,有1263号鸽子自重庆飞越近2000公里,飞回其在白克路的鸽棚。这些事例都反映了“李鸟”特优的归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