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鸽途启示录:一位老鸽友的实战感悟与育种哲思

鸽途启示录:一位老鸽友的实战感悟与育种哲思

  • 更新日期:2025-10-10 16:33:17
  • 查看次数:

“圆月月月有,中秋更明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微醺之际赏中秋明月,心中念及诸多神交已久的网友。茫茫鸽海之中,幸遇知音;天山雪域之下,因网结缘。在此遥祝北京周老师、西安胡刚大师以及众多素未谋面的鸽友全家安康,中秋快乐!

《鸽海春秋(九十七)》之淘鸽续篇

养鸽之道,贵在善学。若能深谙此道,人与鸽皆能少走弯路。实则养鸽精髓,不过“种、配、训”三字真言。看似玄奥莫测,恰似一层薄窗纸,捅破之后便是豁然开朗。多观察、勤请教,鸽技自然精进;怀揣谦逊之心,笃行务实之举,鸽事便能举重若轻;唯有智慧与勤奋并济,方能成就人旺鸽兴的佳境。

反观那些率性而为者,往往缺乏恒心。初尝养鸽之趣,未几便觉索然无味。待品尽过程中的热情消退,稍有不顺即心生退意,转而另寻他途。这般心态不仅见于养鸽,亦常见于人生选择——频繁更换生计,皆因意气用事,不愿脚踏实地耕耘。

更有甚者,虽手中无鸽,却心怀养鸽之志。四处观摩学习,遍览鸽书经典,终觉理论充实之时,便毅然重建鸽舍,从头再来。

2006年初,在我停养十年之后,经不住鸽友们的再三劝说,再度搭棚引凤。这是我第五次踏上养鸽之旅。此次所用种鸽,皆是友人相赠或暂借闲置之物,并未花费分文购置新鸽。未曾想,拒绝几位鸽友慷慨馈赠的举动,竟无意间得罪了他们。

新世纪以来,养鸽条件已今非昔比。鸽迷群体日益庞大,种源丰富多样,资讯传播迅捷,各类物质基础较之十年前均有极大提升。

初建鸽舍的前半年,我潜心研究配对育种之法。采用同质相配的策略培育备用种鸽,期间虽也育出几只能上房栖架的雏鸽,一时间数十只幼崽展翅占棚,场面颇为壮观。然而三个多月后,在十多公里的训放距离上,大多数鸽子却未能归巢。所幸网络资讯发达,为我打开了思路。凭借过去十年间对养鸽的执着思考,以及积累下的丰富经验,我开始重新筛选朋友处闲置弃用的种鸽进行配对繁育,并购入两个2007年秋季大奖赛特比环,准备小试牛刀。

2007年春季,我用第二批出的四只半岁龄小鸽参加了市鸽会举办的一场规模达两千多羽的有奖赛事。其中一只小雄鸽斩获第27名,另一只带病的小雌鸽亦取得第163名的成绩。此番初试锋芒,虽收获不大,却也引发了些许关注,让我初尝竞技的乐趣。

同年秋季大奖赛,我精心挑选两只鸽子上笼参赛。其中一只由鸽友赠送的小鸽在第一战便迷失方向,而我自行培育的小雌鸽虽身染疾病,仍以七十分钟完成50公里空距的飞行。第二站110公里空距,它仅用两个多小时便顺利返巢。决赛中,面对270公里的漫长赛程,它勇夺第五名。此后两年,我每年仅购买两个特比环参赛,均有一个入围获奖。直至2010年后,我不再自行购环参赛。2011年,因不忍目睹某些不良现象——诸如与不知天高地厚的“农二病狗”同流合污、缺票的山寨“常委”在台上弄虚作假等丑态,我愤而停养,并将所有鸽子赠送给了朋友。

谈及那只荣获第五名的鸽子,其父鸽是我起棚时从朋友处借来的两只同种但血缘较远的黄眼詹森石板灰。这对鸽子于2006年1月产下一只雨点砂眼的种用鸽,该鸽身形轻盈、体质健壮。两个月大时,它在十多公里的放飞中率先归巢,随后留作种鸽,因佩戴私环而未再参赛。其父鸽乃范氏石板灰三代石板黄眼鸽,母鸽则是台湾许振祺先生私环詹森石板灰子一代儿雄与上海张宝山先生原环杨阿腾子一代雌所育的浅雨点黄眼雌鸽。两只黄眼鸽孕育出这只中等色素、稍带红砂眼的雨点小雄鸽。而第五名的母亲鸽,则是我从朋友处借来的纯度极高的原环子一代灰雨点中等色素砂眼胡本鸽,其体格硕大强壮,眼睛炯炯有神。

这一配对共产下四窝蛋,孵出五只小鸽。第一窝仅取第二个蛋以检验配对效果,所得幼鸽身架、羽色、眼睛均十分出色,却在三个月大时家飞失迹。第二窝双蛋全出,雄鸽虽眼靓体壮、胸肌发达,却在四月龄时在家神秘失踪;原配对的雌鸽也在十公里空距处一去不返。第三窝同样只取第二个蛋,孵出一只初看像雄鸽长大后实为雌鸽的石板灰中等紫色砂眼鸽,正是它夺得了大奖赛第五名。第四窝出的一只鸽子,在飞完十公里空距三天后才归来,最终被淘汰处理。

这一配对的成功之处在于融血——詹森系与胡本系的结合,使得后代具备强大的飞行能力。失败之处则在于父母双方砂型粗细相同,色素中性且无差异。倘若雄鸽的砂型能更细腻些,雌鸽呈现紫砂或炭底面油网状砂,或是炭底油黄砂的特征,或许它们的子女就不会守不住家,也不会迷失归途。高达百分之八十的失鸽率,根源在于父母双方过于相似,缺乏必要的差异性。若其中一方融入本地已驯化且有优异成绩、并与配对对象有一定血缘关系的血脉,相信飞行速度和稳定性都会大幅提升。

正如我在《鸽海春秋(二十)赛鸽难3》中所总结的那样:“亮砂配亮砂,多放少回家。”这正是基于这一配对高失鸽率的痛苦教训得出的结论。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用朋友赠送的鸽子取得了27名和163名的成绩,用借来的鸽子赢得了大奖赛第五名。尽管战胜了大户,但极低的入奖比例令人沮丧,切不可因此而得意忘形。若能深入剖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便能继续前行。

对于第五名的分速,我并不满意。它是中午12点半开笼放飞的,而在十多年前,同样的赛线和赛程,11点半就能看到归巢的鸽子。由此可见,像李鸟、吴淞、麻雀等老品系鸽子并不逊色于新品系,它们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形,尤其在恶劣天气下更能展现出非凡的实力。若能将新品系与老品系进行融血改良,提升品质,必将更具战斗力,有望在当地崭露头角,形成新的品系。但需牢记,回血保种是延续优良基因的关键。

若不能明晰成败的原因和结果,很难在养鸽之路上取得成功。很多时候不过是徒劳无功,即便投入大量资金也无济于事。如此一来,叹息多于喜悦,快乐自然就少了。

犯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像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三次,根源在于粗心大意。狂傲会导致失败,如同关公走麦城;过度谨慎也会阻碍成功,就像孔明始终未能实现统一大业。难道这真的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印证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把握尺度至关重要,恰到好处才能事半功倍。

山高水险不足惧,脑清心恒万事成。理清思路就能找到捷径,抵达彼岸后便能稳步前行。事物都有两面性,找到问题的根源,鸽子并不愚笨。成败往往只在毫厘之间,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机缘,成功自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