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繁殖在鸽子育种中的优势与实践
- 更新日期:2025-07-16 19:51:04
- 查看次数:
许多人对近亲繁殖的鸽子品质下降持有担忧,但实际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实践证明,近亲繁殖是保持鸽子优良遗传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众多成功的养鸽者都采用了近亲繁殖的方法,其中詹森兄弟便是成功的典范。
武高平倾注心血,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无私地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汇聚成《詹森育种原理》,使得詹森的育种技术得以传承。他的贡献对于迷茫中的养鸽人来说,具有“破石拔玉”之效;他汇集的经验,价值连城。武高平无疑是鸽界的大师或奇人,或许大师或奇人注定是孤独的行者。然而,《詹森育种原理》也遭受了质疑和非议,甚至谩骂,这是难以理解的。批评者往往以杂交的优势和近亲繁殖的缺陷为由进行反驳,可能只是认识上的误区。
《詹森育种原理》以詹森兄弟及其追随者的育种方法为核心,我们不可忽视“詹森”这一关键词。因此,书中主要讨论的是近亲繁殖技术,对杂交的作用讨论较少。武高平选择詹森兄弟和詹森鸽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很简单——詹森方法非常成功且实用,许多成功的鸽舍也在采用。
有人用人类直系或旁系血亲不能结婚的传统来类比,认为鸽子的近亲繁殖是不科学的,从而否定近亲繁殖手法和《詹森育种原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理性且不负责任的,可能会误导新手鸽友。虽然人类的近亲结婚可能导致隐性致病基因显现,但在非近亲的情况下,劣质基因同样存在并遗传,只是不显现而已。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不能因为遗传疾病就剥夺一个人的生命。而鸽子则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淘汰和人工选择来剔除不良基因。
也有观点认为近亲繁殖会导致鸽子体质变弱,这是事实,但影响很小且容易纠正。近亲繁殖既有利也有弊,过度近亲确实可能导致体质下降等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严格淘汰劣质基因。近亲繁殖有助于发现和淘汰携带隐性有害性状基因的鸽子,使优良基因得以纯化和保留,强化优良基因的遗传,这是其“利”所在。
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在多代近亲繁殖后,可以实现体质强壮且生长正常的动物种群。Wsiter的研究表明,在大鼠的近亲繁殖中,虽然许多个体在早期几代中表现出弱小或不育等不正常情况,但通过兄妹交配达25代,并经过精心选育,已获得生长、发育正常和体质健壮的纯系动物。从生理学角度看,显性基因通常起有利作用,而隐性基因起不利作用。因此,淘汰不满意的动物可以增加群体中的显性基因比例,从而增加有利基因。
据报道,在麋鹿最初引入欧洲时,由于近亲繁殖程度高,曾出现过严重的遗传衰退现象。但经过多次重复引进和输出过程后,大量有害基因丧失,使麋鹿优良性状得以保持,并安然度过瓶颈期。近交耐受力增强,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纯合的现代麋鹿种群。
这些案例无疑为养鸽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借鉴。在自然界中,鸽子可能已经适应了近亲繁殖。许多家鸽起初可能只是从一两对鸽子开始繁育的,但很快就能繁育出一大群鸽子。这些近亲鸽群并没有因为体质减弱而走向灭亡。过去的人们可能并不懂近亲或杂交的原理,而人为进行杂交复壮。而且鸽子一般产两个蛋,孵化出的两个鸽子一雄一雌的几率很大,在自然状态下配对的几率也很大。因此,鸽子的近亲繁育应该是频繁的。此外,石壁里生存的野岩鸽种群也应该是近亲繁殖的。多年的自然选择使鸽子适应了近亲繁殖。有严重缺陷的鸽子已经被自然淘汰了,我们应该相信自然法则。这也印证了Wsiter的研究结果:培育多代近亲健壮且品质优良的鸽系是可以实现的。
我说鸽子不怕近亲繁殖,并不等于否认杂交的优势。两系纯合的鸽子杂交可以增强体质和竞翔能力,这也是被证明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我这里只想说明,我们不必对近亲繁殖诚惶诚恐,应大胆尝试。但对于养鸽我们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这是鸽子的神秘之处,也是我们痴迷的所在。唯有探索、耕耘和超越,才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