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远程赛鸽育种搭配:传承与创新之路
- 更新日期:2025-07-03 13:30:28
- 查看次数:
在赛鸽的广袤天地中,超远程赛鸽宛如神秘的星辰,吸引着众多鸽友的目光。笔者通过深入研读相关书籍,汲取上海、常州、太仓、南京等地鸽友的宝贵经验,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探索,愿与广大喜爱超远程鸽的鸽友一同深入探讨其育种搭配的奥秘。
超远程赛鸽的核心密码在于血统。若想在超远程赛事中有所斩获,赛鸽必须拥有超远程赛鸽的纯正血统,这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缺失这一要素,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超远程赛鸽的主要品种包括吴淞鸟、李鸟、赛杨(中国西翁)、培尔琴。这四路血统鸽,历经前辈们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引进与悉心呵护,品种得以代代延续。它们不仅具备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吃苦耐劳,而且聪明机警,尤其擅长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飞行,再加上匀速持久的飞行能力,堪称放飞超远程的理想鸽种。在此,笔者觉得有必要为年轻鸽友简要介绍一下相对不太熟悉的培尔琴鸽。
培尔琴鸽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时,上海亚洲银行行长李声洪鸽友为了打破李鸟在赛鸽界的一统天下局面,直接从比利时进口了48羽以伟奇鸽系为主的鸽子。然而,当这批鸽子通过水路运回上海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让所有的血统书都遗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于是,这批鸽子便以比利时国名命名,统称为培尔琴。培尔琴系鸽子大多为深灰色,其前脑宽阔,身材呈优美的流线形,后脑发达,蛋门紧收,羽翼中宽,眼睛以蓝底桃花砂和黑桃花眼砂为主。和其他三种国血鸽一样,培尔琴鸽在上海赛鸽历史上取得过众多优异成绩,同样具有吃苦耐劳、善飞恶劣气候、归巢率极高的显著特点。
一、超远程鸽的前提条件
(一)品种纯正
超远程鸽应具备明显的超远程鸽外貌特征和独特的眼砂结构,最好出自各名门望族。若鸽友对此感兴趣,可参阅《中华信鸽》2007年第三期第60页,本人所撰写的“四大国血鸽历史渊源及特征”一文,其中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二)血统传承
种鸽的上代和平代必须拥有超远程血统。在挑选种鸽时,要选择参加5000羽以上大羽数竞翔,且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归巢的前名次鸽。保种时,采用同种同源远亲交配的方式,培育出赛鸽后再进行科学的品种搭配。
二、品种搭配技巧
(一)李种与培尔琴搭配
首先,用李种与培尔琴配对,作出三对幼鸽。接着,从这些幼鸽中挑选出在放飞500公里空距以上表现出色的佼佼者。选择外貌像李种的雄鸽,与吴淞和培尔琴配对作出的、外貌像吴淞且同样在500公里放飞中表现优异的雌鸽进行配对。需要注意的是,选中的两羽配对鸽眼砂要有明显落差,例如鸡黄配桃花;若为同一眼砂,则要进行深浅搭配。作出3 - 4对幼鸽后,让它们经历500 - 700公里空距的近程多放和700 - 1000公里空距的远程复放。之后,筛选出体形中等偏大,胸骨平坦略长,矮脚短颈,龙骨粗壮而轻盈,耻骨紧闭,臂膀长而厚实,脾气沉稳不急不躁,上手后缩头、弓腰、脚爪勾手、全身缩成一束,眼志圈肥、厚、宽、糙、灵,内线口呈波纹状、不规则多边状等宽圈状,底砂厚实、面砂柱状凸粒感明显、有强劲外封砂的鸽子。这样的鸽子在参加1500公里以上的超远程赛事时,成功归巢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注:此搭配主血系为培尔琴)。
(二)李种与吴淞搭配
先从李种与吴淞的配对后代中选出外貌像吴淞的佼佼者雄鸽,然后与吴淞和赛杨配对作出的、外貌像赛杨的雌鸽进行配对,作出3 - 4对幼鸽。再采用与上述第一种搭配相同的筛选方法挑选鸽子。经过这样的筛选,挑选出的鸽子在超远程飞行中成功归巢的可能性也会显著提高(注:此搭配主血系为吴淞鸟)。
(三)回交与筛选
引进同品种飞过超远程的外来鸽,与自己同宗同系的品种鸽进行回交。从作出的幼鸽中,筛选出从小就机警聪明,在草窝里扑打凶狠,未上房前就难以捕捉的鸽子。待这些鸽子长大放飞500公里后,再与自己放飞过超远程的不同品种归巢鸽相配,作出3 - 4对幼鸽,通过近程多放和远程复放进行筛选。如此选出的鸽子,在超远程赛事中成功的可能性同样不容小觑。
使用以上三种具体搭配方法作出的幼鸽,需要遵循科学的放飞训练计划。在一岁左右时放飞500公里,二岁时放飞700 - 1500公里,3岁后放飞1500公里以上。按照这样的训练方式,鸽子既能达到放飞年龄的要求,又能有效避免飞伤肌体。为了进一步提升赛鸽的速度,还可以将现在国外流行的长距离品种,如杨阿腾、马太依斯、凡布利安娜、马克罗森斯、卡特利斯、日本势山、美国戈登等,直接与自己的超远程归巢鸽进行配对。待作出的鸽子放飞成功后,再回配国血老品种,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提速和改良的双重目标,为超远程赛鸽的育种带来新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