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鸽选择与配对:成功赛鸽的关键之道
- 更新日期:2025-07-03 13:25:33
- 查看次数:
在赛鸽的世界里,种鸽的选择与配对宛如精密的棋局,每一步都关乎着最终的胜负。种鸽是参赛鸽取胜的基石,若没有优质的种鸽,即便运用再高超的技巧和方法,也难以收获理想的成果。然而,仅仅拥有血统优良甚至荣获高位奖的名次鸽,却不经过科学、有目的的配对,一切努力也将付诸东流。每一对种鸽的理想配对,都需要鸽友们深思熟虑、严格挑选,因为这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未来的赛事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毕竟,并非所有的血统鸽或名次鸽都能实现理想的合配。
在日常养鸽过程中,由于鸽手们在选择标准、配对技巧以及对种鸽的感官、手感和品性的认知上存在差异,赛事的结果和理想的实现程度也各不相同。那么,如何科学地选择种鸽,并让它们按照理想目标进行配对,就成了每位鸽友不断思考、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积极阅读科学养鸽杂志、浏览中国信鸽信息网站、参与信鸽文化交流活动,从获胜者的经验分享和成功赛事中汲取智慧,对于种鸽的选择、配对以及赛鸽生涯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帮助。虽然笔者并无高超的技巧,但愿意将多年的养鸽实践和选种、配对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种鸽的选择和配对过程中,需要经历以下一系列必要的作业流程:
一、初选:精准筛选,奠定基础
初选阶段通常在正式比赛结束后进行,这是鸽手基于自身鸽群的初步挑选。鸽友们会从血统、赛绩、骨架结构、品貌、眼沙眼志和外形特征等多个方面入手,挑选出值得信任和喜爱的鸽子。这些鸽子将被分为不同的类别:一部分继续参加比赛,以进一步验证其上代亲鸽的合配性;一部分则纳入种鸽梯队;而那些上手感觉不佳或参赛成绩不理想的鸽子,即便血统优良,也会被果断淘汰。
留赛鸽的考量因素
- 年龄优势:选择年龄较小的鸽子,这样在未来的比赛中,它们还有冲击目标的可能性。
- 身体素质与血统:身体素质强壮,上代血统过硬,且平辈在赛事中表现出色的鸽子,更具潜力。
- 眼志类型:赛鸽型眼志或综合型眼志的参赛鸽,往往具备更好的竞翔能力。
- 发挥受限:若上一届比赛因鸽龄、成熟期、天气等饲放条件因素,导致赛鸽水平未能正常发挥,这类鸽子也可考虑继续参赛。
- 近亲鸽稳定性:考虑到近亲鸽的稳定性,一般不建议让其再次参赛。
- 成绩不佳:经历类似饲放条件,两次决赛成绩都不理想的鸽子,坚决不留。
- 赛鸽年龄限制:长程赛鸽龄不宜超过1.5岁,超远程赛鸽龄不宜超过3岁,短程赛鸽龄(从公棚赛特点及成效性考虑)最好为6个月,重复验证不宜超过13个月。
种鸽梯队的选择标准
- 血统清晰:种鸽的血统要清楚,追溯其三代均应有较好的赛绩表现。
- 健康无病变:赛绩鸽或其平辈鸽,且身体内质无病变的鸽子,是种鸽梯队的合适人选。
- 优势遗传:还血鸽体质强健,不仅继承了上代亲鸽的优良特性,还具有较强的优势遗传特性,可作为种鸽。
- 骨架与手感:身体骨架结构匀称,上手感好的鸽子,更有可能将优良的身体素质遗传给后代。
- 眼沙与眼志:眼沙色素深而明亮,整圈型、赛鸽型或综合型眼志均可留种。若伴有气孔、蓝色、紫色底沙或有速度线混合型色彩眼志的复合型眼志鸽子,留种价值极高。
- 高位名次鸽:高位名次鸽中的种鸽型眼志鸽子,留种价值最大,需倍加珍惜。
- 呼吸道健康:还血近亲鸽中,易得呼吸道疾病的不宜留作种鸽。
- 羽毛状况:羽毛紧密、换毛迅速且有规律,毛羽质感光亮的鸽子,更适合作为种鸽。
- 种鸽育龄:种鸽育龄不宜超过10年。1 - 4岁种鸽配对后的下代可直接参加比赛,4岁以上的种鸽后代则宜通过选择后留作还血种鸽,以保持种鸽优势遗传特性的年轻血脉。
- 育雏控制:种鸽的育雏时间应有效控制,一般不超过3孵,且不得影响种鸽的正常换毛。
- 寡居制与休息:实行寡居制,除配对、育雏期外,确保种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 光照保障:保证种鸽能获得充足的光照,若条件不允许,可使用灯具代替。
二、淘汰:去粗取精,优化鸽群
在选择过程中,可参照以下条件淘汰劣质鸽:
- 翔速缓慢:虽出身好血统,但在常规条件比赛中翔速缓慢的鸽子,应予以淘汰。
- 体质与呼吸道问题:近亲还血鸽体质较弱,患有呼吸道病史,且雌雄鸽鸣叫声嘶哑的,不宜留用。
- 眼沙与眼志遗传不佳:眼沙、眼志遗传品质低于上代亲鸽优良品性的鸽子,应被淘汰。
- 羽毛问题:羽毛松散、换毛迟缓或无规律的鸽子,不适合作为种鸽。
- 身体缺陷:尾部松散、气囊不足、手感差、趾骨不对称、松或有尖薄感觉的鸽子,应淘汰。
- 后代成绩平平:经多羽雌雄互配,下代鸽成绩仍不理想的鸽子,需淘汰。
- 多次决赛失利:经历相同类似饲放条件,两次决赛均未取得理想成绩的鸽子,坚决淘汰。
- 消化问题:反复出现拉稀或粪便不成型的鸽子,应淘汰。
- 老龄鸽问题:10年以上老龄鸽,常出现无精蛋、薄壳蛋、无光质麻壳蛋、易破蛋等问题,不宜留作种鸽。
- 保姆鸽选择:比赛成绩虽不理想,但上手后无明显缺陷的鸽子,可降为保姆鸽,以降低育出幼鸽的无性遗传风险。
三、引进:注入新血,提升实力
引进种鸽是在了解自身种鸽表象和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其目的是引入新的优势血统,改良信鸽团队,通过杂交优势使信鸽的优势更加突出,弥补原有不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引进途径及注意事项:
现场拍卖
- 一致性核对:仔细核对该鸽图片的体形、眼沙、眼志结构是否与展示鸽一致。
- 综合观察:将图片与展示鸽进行综合观察,了解其神态、眼沙色素、粪便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 需求匹配:确保引进的鸽子是自己所需的,能够改良信鸽的不足之处。
- 鸽主信息参考:了解获奖鸽主的基本概况,包括养鸽历史、历年赛绩、鸽主职业、参赛入赏率等,作为引进的参考依据。
网上竞拍或代理
- 鸽主赛绩了解:了解鸽主的基本概况,重点参考历年的赛绩。
- 鸽子特征与血统:了解拟引进鸽的优势特征和血统情况。
- 信誉度考察:浏览该鸽主网上竞拍或代理的信誉度。
- 图片参考性:鸽主网上公布的照片仅作参考,因为信鸽的体型、眼沙、眼睛色素、眼志、毛片等可能经过图片处理,与实际鸽存在差距。
民间地方赛或花鸟市场购买
- 鸽主赛绩参考:了解鸽主的基本概况,主要参考历年的赛绩。
- 需求匹配:确保引进的鸽子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改良信鸽的不足。
- 参赛条件关注:关注证书获奖鸽当时的参赛条件,如参赛羽数、天气状况、放出时间、归巢时间、分速等,判断其是否处于正常飞行状态。
- 证书真伪识别:仔细识别证书的真伪,包括字体笔迹是否一致、放出时间、归巢时间、分速是否矛盾、印章的真伪以及证书与获奖鸽身份的一致性。
鸽友处引进
- 尊重与学习:在鸽友交往中,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对鸽友的优秀赛绩表示真诚祝贺,并虚心学习其成功经验,以获得鸽友的信任
和支持。 2. 饲养与繁育保障:为获得鸽友支持的种鸽或借用的赛绩鸽、名血鸽提供良好的饲养空间和优越环境,确保其卫生、健康,合理安排配对和繁育时机,避免因管理不当导致鸽子受伤或死亡。 3. 成果分享与交流:当这些种鸽的后代取得赛绩后,第一时间与支持你的鸽友分享胜利的喜悦,毫无保留地告知配对方法和血统,以便鸽友在后续的配对和赛事中借鉴和启发。 4. 感恩与回报:以礼相待,真诚感谢鸽友的帮助,懂得感恩,铭记鸽友的滴水之恩,用实际行动涌泉相报。
新鸽友引进
对于新加入的信鸽爱好者,他们受信鸽媒体或朋友的影响,对信鸽充满热情。由于没有自己的种鸽团队,但经济实力较强,他们热衷于有刺激性的公棚信鸽赛事,起点高、目标远大。他们会迅速高价引进种鸽,并采用血统配或赛绩配的方式,以获取赛鸽成功的喜悦。不过,他们需要注意避免盲目引进,尤其是“洋垃圾”,要坚信中国鸽元素,打造中华民族的本土鸽子。同时,他们还需提高选择种鸽的能力、配对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身的养鸽水平和理论修养,秉持信鸽文化、科学养鸽、精致养鸽的理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鸽文化育成体系。
四、精养:悉心照料,培育品质
经过初选、淘汰和引进后,留下的种鸽需要进行精心饲养。为种鸽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饲料的配方。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同时,要保证种鸽有充足、清洁的饮水,定期对饮水器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为种鸽创造一个舒适、安静、卫生的生活环境也至关重要。鸽舍要保持通风良好、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杂物。合理控制鸽舍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种鸽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在鸽舍内设置适当的栖息和活动空间,让种鸽能够自由活动,增强体质。
五、选择:二次筛选,确定核心
在精养一段时间后,对种鸽进行再次选择。这一次的选择更加严格和细致,不仅要考虑种鸽的外在品质,还要关注其内在的遗传潜力和繁殖能力。观察种鸽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繁殖行为等,挑选出身体强壮、繁殖性能良好、遗传稳定的种鸽作为核心种鸽。
可以通过观察种鸽的配对情况和后代的表现,来评估其遗传能力。如果一对种鸽所繁殖的后代在赛绩、体型、羽色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优良特征,说明这对种鸽的遗传稳定性较好,可以继续留用。相反,如果后代出现较多的不良性状,或者繁殖能力下降,就需要考虑淘汰这对种鸽。
六、调整:优化状态,迎接配对
在配对前,需要对种鸽的状态进行调整。首先,要对种鸽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其没有感染疾病。如果发现种鸽有健康问题,要及时进行治疗,待其完全康复后再进行配对。
调整种鸽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以提高种鸽的生殖能力和体质。同时,要控制种鸽的体重,避免过肥或过瘦,影响配对和繁殖。
适当增加种鸽的运动量,让它们在鸽舍内或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活力。可以通过放飞、驱赶等方式,让种鸽进行适量的运动。此外,还要注意调整种鸽的作息时间,保证其有充足的睡眠,以良好的状态迎接配对。
七、认对:培养感情,促进配对
将经过选择和调整的种鸽放入配对笼中,让它们相互认识和熟悉。在认对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种鸽的行为表现,避免出现打斗、攻击等现象。如果种鸽之间出现不和谐的情况,可以暂时分开,过一段时间后再重新进行认对。
为了促进种鸽之间的感情,可以在配对笼内放置一些巢盆、垫料等物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同时,要给予种鸽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它们自然地建立起感情。一般来说,认对过程需要持续几天到几周不等,具体时间要根据种鸽的性格和情况而定。
八、配对:科学组合,发挥优势
在种鸽认对成功后,就可以进行配对了。配对时要遵循科学的原则,根据种鸽的血统、赛绩、体型、羽色等因素进行合理组合。可以采用同质配、异质配、近亲配等不同的配对方式,以达到不同的育种目的。
同质配是指选择在某些性状上相似的种鸽进行配对,如选择体型、羽色、赛绩等方面相似的种鸽,以巩固和加强这些优良性状的遗传。异质配则是选择在某些性状上互补的种鸽进行配对,如将速度快的种鸽与耐力强的种鸽配对,以期望后代能够兼具两者的优点。近亲配是指选择有血缘关系的种鸽进行配对,这种配对方式可以使优良基因更加集中,但也容易导致遗传缺陷的出现,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在配对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工作,记录下配对的种鸽信息、配对时间、繁殖情况等,以便日后进行分析和总结。
九、登档:记录信息,传承经验
配对完成后,要为每一对种鸽建立档案,详细记录种鸽的基本信息、配对情况、繁殖记录、后代赛绩等内容。这些档案不仅可以为鸽友提供种鸽的历史资料,方便对种鸽进行管理和评估,还可以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档案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种鸽的遗传规律和繁殖性能,总结出成功的配对经验和方法,为培育出更优秀的赛鸽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档案也是鸽友之间交流和分享经验的重要工具,可以促进整个信鸽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种鸽的选择与配对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鸽友们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耐心。只有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流程进行操作,才能培育出优秀的赛鸽,在赛鸽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广大鸽友能够不断学习和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养鸽水平,为信鸽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