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鸽之道:“开小灶”育雏的秘诀与成效
- 更新日期:2025-05-03 08:25:47
- 查看次数:
在鸽友的圈子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疑问:养鸽最容易的是什么?答案竟是育雏。哪怕你种鸽数量有限,一个春季下来,也能轻松育出数十羽雏鸽,以至于鸽会发放的足环都不够用。然而,到了出征比赛的时候,情况却不容乐观。不少鸽友培育出的那些或许拥有千公里、超远程血统的鸽子,多数一去不返,棚里所剩寥寥无几;甚至有的鸽友育一批,失一批,年复一年,始终难以在赛场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那养鸽最困难的又是什么呢?答案依旧是育雏。观察那些养鸽行家的经验,尽管在育、养、训方面各有特色,但他们都在育雏环节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毕竟,每培育一羽幼鸽,都承载着一份夺魁的希望。即便成功育成幼鸽,还需精挑细选,果断淘汰那些不符合要求的鸽子。
笔者在养鸽的几年时间里,借鉴了一些老鸽友的经验,采用给雏鸽“开小灶”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无疑是育好雏鸽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开小灶”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的操作流程。
当鸽蛋被抱孵至14天时,我会准备一个竹简或者罐头瓶当作“小灶”,放置在孵蛋鸽(亲鸽或保姆鸽)的巢房中。此时,开始给准备哺雏的鸽子喂些麦子,同时还会给大鸽子填服几天打碎的奶油糖,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和提高鸽子的乳汁质量。
雏鸽出壳后的一个星期内,我会给哺雏的成鸽喂以麦子、大米(糙米更佳)为主的细食。有人担心麦子容易滋生黄曲霉菌,影响鸽子肠胃,因而拒绝用麦子喂鸽。但我从北方妇女坐月子用面食发奶得到启示,坚持用大比重麦子的饲料育雏。只要注意麦子的保鲜与保洁,饲喂麦子的哺雏鸽乳汁充足,雏鸽就会像吹气球一样,长得又快又饱满。
待鸽子身上出现密密的毛根,准备戴上足环时,我会在“小灶”里加大大米的份量,并添加一些油菜籽、芝麻等油料食物。如果没有菜籽和芝麻,我会在小雏鸽吃饱后,给成鸽填喂10来颗花生仁,让花生仁在成鸽胃中形成半消化状后再呕喂给小鸽,以此保证幼鸽的羽质。
鸽子长到半月龄后,“小灶”内开始加入豆类食物;20日龄后,就可以添加棚中鸽子的日常混合饲料了。从开始饲喂豆类等大食起,要特别注意检查雏鸽是否喂饱,根据情况调节食物比例,确保雏鸽能够顺利适应和过渡。这一步俗称“换大食”,至关重要。
除了“小灶”供应的食物,鸽棚中的矿物质土不能中断。在雏鸽套足环之后,每隔三天两头,要给雏鸽喂上1/4片土霉素防病,1/2片钙片增加钙质,1粒多维丸增加营养,这些细节都不容忽视。
经过“开小灶”培育出来的幼鸽,羽羽体质强壮,毛片漂亮,具备了选手鸽参加竞翔的身体素质。至于在赛场上的表现,就要看种、配、训等鸽子的内在功能以及养鸽人的赛鸽技艺了。
从我采用“开小灶”育鸽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十分理想。去年秋季参加地区比赛,崇阳只放到230公里的广水市,我参赛9羽,上午8时30分放出,中午下班回家就看到了8羽鸽子,其中7羽是当年的幼鸽,而一羽上半年中距离归巢的鸽子却尚未飞回。今年春上,县鸽会为庆祝鸽会成立和迎接亚运会全国信鸽大赛,举行了首届“天城(县城关镇名)杯信鸽有奖赛”,我挑选6羽参赛,全部归巢,在有奖的前10名中,我抢到了第一、第二、第六名,这些获奖的赛鸽都是用“开小灶”法育出的。而未抢到名次的两羽,反而是复放的老选手。
在种鸽、赛鸽合笼饲养的情况下,采用“开小灶”的方式对需要精细饲喂和照顾的育雏鸽进行区别对待,不仅有利于育雏壮鸽,还能保护种鸽的身体,实在是一个因鸽制宜的好办法。希望广大鸽友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赛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