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鸽友引进外鸽需谨慎:适应环境再配对

鸽友引进外鸽需谨慎:适应环境再配对

  • 更新日期:2025-05-02 20:10:32
  • 查看次数:

在鸽友圈中,每当有机会引进一羽理想的外来鸽子时,许多鸽友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棚中最优秀的异性鸽与之匹配,期望能够迅速培育出中西结合的优质杂交后代。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究其原因,在于先前处于不同地域、环境迥异的两羽鸽子,由于鸽主饲养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在个体习性上产生显著差别。甚至可能彼此间“语言”不通,无法有效沟通。这种情形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据相关报道,美国科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实验: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州录下了乌鸦的惊叫声,并将录音带带到其他各州有乌鸦的地方播放。结果,乌鸦们一听到录音便惊慌逃走。然而,当这份录音带被拿到法国去播放时,法国的乌鸦不仅不飞逃,反而听得津津有味。同样地,录下美国海鸥的惊叫声,只在本国起作用,送到法国去播放时,法国的海鸥却毫无反应。这一实验充分说明,鸟类之间也存在“外语”的差异。

将这一原理应用到鸽子身上,我们不难想象,一对性情不投合、生活方式不协调、“言语”不通的雌雄鸽,是很难按照鸽友的期望顺利配对的。即使勉强凑成配偶,也很难保证能够培育出优质的后代。

因此,对于新引进的外来鸽子,鸽友们应该保持耐心和谨慎。首先,需要让新鸽子在新环境中度过一段“单身”生活,让它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学会新的“语言”。只有这样,当它们与本地鸽子进行配对时,才能够更加顺利地沟通、相处,并有望培育出优质的杂交后代。

当然,这一原则并不仅限于国外引进的鸽子。在国内相隔很远的地区引进鸽子时,同样可以参考这种做法。毕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鸽子们都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学会新的“语言”,才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群体,为鸽友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