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幼鸽游棚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幼鸽游棚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 更新日期:2025-04-30 07:30:02
  • 查看次数:

幼鸽游棚是鸽友们在饲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不仅让鸽友们感到头疼,也给鸽子的生长和训练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许多鸽友在精心照料下,眼看着幼鸽从孵化到成长,却在它们出棚后不久便飞丢,这种失落感让人难以接受。本文将探讨幼鸽游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幼鸽游棚的主要原因

  1. 环境不熟悉:幼鸽在死棚里长大,直到出笼时才被放入活棚。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它们在出棚后容易随着大群鸽子飞走,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2. 空间不足:活棚空间狭小,位置有限,导致幼鸽无法找到自己的栖息地。其他鸽子的干扰和攻击使它们感到不安,从而不愿归巢。

  3. 受到惊吓:幼鸽在出棚初期可能受到外界惊吓,对鸽舍产生恐惧感,导致它们飞出后不易返回。

应对措施

  1. 提前准备保姆鸽:在种鸽快要下蛋时,考虑活棚里是否有合适的保姆鸽。如果保姆鸽的孵蛋时间与种鸽基本一致,可以让保姆鸽从孵蛋开始就照顾幼鸽。这样,幼鸽从小在活棚里生活,熟悉环境,减少游棚现象。

  2. 合理安排幼鸽喂养:即便没有合适的保姆鸽,也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让保姆鸽的孵蛋时间与种鸽相近。例如,种鸽喂养的幼鸽有四五天大时,可以将它们交给刚孵蛋十八天的保姆鸽喂养。这种“小喂大”的方法有助于幼鸟能够顺利适应新环境。

  3. 逐步适应活棚环境:如果无法在活棚里养育幼鸽,可以在幼鸽即将出棚的前几天,每天晚上将它们放在活棚里,白天再放回死棚。通过这种方式,让幼鸽逐渐熟悉活棚环境,并在出棚前多次进出活动门,熟悉周边地形。

  4. 控制外出时间:在幼鸽熟悉地形后,应尽量减少它们在外逗留的时间。早上开棚后及时关闭活动门,下午定时放飞。对于那些性子特别大的幼鸽,可以在它们熟悉地形后特殊圈养几天,下午晚些时候再放飞。

  5. 设立幼鸽专用棚:有条件的话,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幼鸽棚。这样不仅便于管理和照顾,还可以在饲料和家飞训练方面给予特殊照顾,提高幼鸽的归巢率。

尽管采取了上述措施,仍然会有部分幼鸽游棚丢失。这需要我们在实际饲养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灵活调整方法。希望本文能为各位鸽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