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眼探秘:鉴鸽的经验之谈
- 更新日期:2025-03-27 13:54:29
- 查看次数:
鸽眼,向来被视作鸽子灵魂的窗口,透过它,我们似乎能够洞察一只鸽子是否优秀。然而,如今很多人对鸽眼不屑一顾,坚称其毫无用处。实则,他们只是未曾真正认识和了解鸽眼,既不承认鸽眼是鉴鸽的上佳方法,也不认可种鸽在眼睛方面的要求。但在欧亚,绝大多数养鸽名家前辈都对鸽眼极为重视。我曾在德国与鸽友交流,他们的话题大多围绕着鸽眼展开。我的一些鸽友也常常向我请教鸽眼的识别和鉴定方法,想知道如何判断一只鸽子是否有用。
由于没有合适的鸽眼图片,我就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养鸽经验,与大家分享一番。大家可以依据我的观点,参考中信网的优秀赛鸽和种鸽,来评判是否合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升大家对鸽眼的认知。
鸽眼的动态
当一只鸽子安静地站在笼子里,从外观上,有两种眼神值得我们留意。一种眼神极为凶狠,炯炯有神;另一种则温柔似水,充满柔情。这两类鸽子可以上手进一步观察,但这需要一定的经验。
上手观察时,有几种鸽眼特征需重点关注。鸽眼要足够灵活,瞳孔收缩迅速,眼球能够抖动,且瞳孔相对较小。眼砂要干燥、老成、明亮,有的还带有油感。底砂不仅要光亮,还要有层次,面砂需紧紧贴在底砂上,尽管颜色各异,但要相互融合。瞳孔和眼球的收缩与抖动具有节奏性,不过近距离和远距离飞行对鸽眼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条件是一致的。近距离飞行时,眼睛收缩越快越好,这意味着速度更快;中长距离飞行时,鸽眼正常的抖动和收缩频率至关重要。这种状态表明鸽眼的肌肉组织健康且有力,是鸽子获胜的基础。
底砂
底砂堪称鸽眼的中枢,它起着保护并连接瞳孔和面砂的重要作用。一只拥有优质底砂的鸽子,有可能培育出优秀的后代。底砂就像一个多功能的镜片,既是透视镜,又是遮光镜。它既能防止太阳强光直射伤害瞳孔,又能通过过滤光线,帮助鸽子辨别飞行方向和准确位置。打个比方,解放前西藏高原的女人外出时,会把长长的辫子放在头前,既能避免影响走路,又能遮挡阳光,这和我们在阳光下戴墨镜是同样的道理。
底砂的亮,指的是光洁度好,在阳光下会反光,但不是镜面那种反光,而是类似陶瓷的光泽。厚则意味着有层次,呈现出密布的网状感觉,但这种厚是有原则的,不能密不透光。如果底砂板结,鸽眼就会失去活性,瞳孔收缩缓慢,眼球也不再抖动,这样的鸽子就如同“死眼”,即便鸽眼的层次和颜色再美观,也毫无价值。
面砂
面砂应像小草扎根于土地一样,深深扎在底砂上,与底砂完美融合。红红的面砂均匀分布在底砂上,就像鲜艳的小花绽放在底砂之上,根部与底砂颜色一致。面砂的多少并非关键,但靠近瞳孔部分的面砂必须扎进底砂,不能无根漂浮。这种鸽眼作为种鸽可能不太理想,但也有成功的案例。面砂要鲜亮,呈现绒球状、颗粒状更佳。
面砂的颜色丰富多样,有鲜红、紫红、粉红、桔黄、黄、白等;底砂颜色主要为黄、白,黄色中油黄为佳,白色中烟灰白较好,紫罗兰色较为稀少,若能拥有则更为珍贵。此外,还有油眼、暗砂深色眼睛以及像玻璃球一样的玻璃砂。比如鸡加黄(黄里加白)的幼鸽,烟灰白色的,长大后可能会变成紫罗兰色;暗黄的幼鸽,长大后可能会变成深油黄,如同紫罗兰色。
层次
鸽眼要有清晰的层次感,层次多意味着厚。从面砂到瞳孔,应由厚渐薄,面砂和底砂都具备层次。鸽友们需仔细观察,才能体会到这种层次感。从瞳孔开始逐步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层次是单一颜色,有的则是多种颜色交织。
鸽眼的层次形态主要有盆地砂和球面砂两种。盆地砂从视觉上看,瞳孔低于面砂;球面砂则是感觉瞳孔高于面砂。实际上并非真正的高低差异,只是视觉上的效果。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是球体较平,幼鸽多为此类,随着鸽子成长到一年以后,层次会逐渐变得清晰。一般来说,盆底砂适合砂眼鸽子,球面砂适合黄眼鸽子。
关于瞳孔、内线扣、阿尔砂等内容,以后有时间再和大家探讨。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共同提高对鸽眼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