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从鸽缘到鸽悟:一位鸽友对信鸽品系与血统的深度思考

从鸽缘到鸽悟:一位鸽友对信鸽品系与血统的深度思考

  • 更新日期:2025-10-10 16:36:28
  • 查看次数:

自幼我便对养鸽怀揣着炽热的情感。儿时的我,常与伙伴们四处奔走,哪家屋檐下有鸽子的身影,便能牵动我好奇的目光。当知晓鸽子竟能参与竞赛之时,内心更是涌起无限向往。后来,朋友赠予几只天落鸟,我如获至宝,悉心照料。彼时,我四处借阅信鸽杂志,那些以国血李鸟、吴淞为主的刊物,令我心驰神往,夜晚亦难掩激动之情。

参加工作后,经济条件得以改善,我订阅了大量杂志,还购置了许多台鸽与荷兰鸽。因工作繁忙,虽无暇参赛,但家中鸽舍却吸引了周边鸽友前来观赏交流。然而,200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68只爱鸽被盗,让我愤懑不已,一度放弃了养鸽。如今,业余时间充裕,我又重燃养鸽热情,虽仍是新手,但纯粹出于热爱。

借助中国信鸽信息网这一平台,我想与各位鸽友探讨信鸽品系和血统相关问题。在我看来,当下鸽子品系的形成颇具戏剧性。如今诸多品系,多是基于赛事成绩,经个别人炒作而成。例如外血鸽,一旦在某次比赛中取得佳绩,国人前往购鸽询问血统时,鸽主随口报出的名字便成了所谓的“血统”。这些鸽子被购入后,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一个新的品系便在国内应运而生。

反观传统经典品系,如李鸟和吴淞,它们在羽色、体型以及眼砂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可再看当下一些新兴品系,整体呈现出“花花绿绿”之态,似乎只要提及某种类型,该品系就能产出相应的幼鸽。这与李鸟、吴淞等传统品系的鲜明特质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知大家是否也有同感?

在引进种鸽方面,不少鸽友存在误区。大家都渴望引进优质种鸽用于比赛,大户一棚棚地引进,散户也不甘落后,少则几只。而卖鸽者往往信口开河,宣称各种高贵血统。鸽友们将引进的鸽子与自家认为优秀的配对,又繁育出一棚花色繁杂的鸽子。若参赛获奖,便认定是血统之功;若无成绩,则归咎于配对不当或管理不善。

实际上,真正能通过外部特征精准判断血统的引进种鸽寥寥无几。许多鸽友在引进过程中盲目跟风,令人担忧。国内鸽友理应理性对待种鸽引进,而我自己也在这一道路上徘徊摸索。市场上有人声称拥有各种血统的鸽子,应有尽有,这让我倍感迷茫;也有一些良心商家,直言无法保证,不愿售卖劣质种鸽坑害鸽友。

我对这一问题还有许多个人见解,在此不再赘述。若各位朋友有兴趣深入探讨,欢迎随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