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下相观形”:鸽友间的鉴鸽艺术新探

“下相观形”:鸽友间的鉴鸽艺术新探

  • 更新日期:2025-03-05 07:26:25
  • 查看次数:

鸽子,于鸽友而言是最为熟悉不过的了。今天,咱们再深入聊聊“下相观形”这一鉴鸽之道。

记得有一日和鸽友闲谈,提及鸽界汪顺兴大师所说的“人要善相,鸽要凶相”,很自然地就谈到了杨登元先生的面相与他所养鸽子的鸽相。杨先生是穆斯林回教徒,其祖上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华定居繁衍,他的面相融合了中土人士和西域人种的特征,有着菩萨般的“慈眉宁目”,又透着罗刹的“萧瑟煞气”。早期武汉鸽友给他取了个“牛鼻子老道”的外号,这既表达了对他专注西翁一系的倔强性格、在鸽事上的高深道行、善于解决鸽事问题的钦佩,也算是对他面相特点的一种调侃式概括。

确实,什么样的人养什么样的鸽子。仔细观察杨登元西翁鸽整个作育系统代表鸽族的特征,就会发现这话不假。相由心生,从汪顺兴大师的面善与他鸽子的“凶相”,到杨登元的“双重面相”和他鸽子的“双相”,都反映出鸽主在长期育种过程中,内心的“心智”对自身及鸽形不知不觉的影响,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境界。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孕育出许多经验之谈,不少人信奉相术经验主义。许多养鸽人受传统中医学说的影响,以中医整体观来看待鸽子,认为鸽体是有机整体。比如将中医里人体脏腑和体表器官组织相联系的“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唇,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等观点用于鉴鸽。在鸽子的个体化研究、传统鉴选套路以及应对多样鸽形鸽质的技巧方面,西方养鸽家难以企及,不过其中也存在以偏概全、以一御万的情况。

就像《神相全编》中的记载:蜀人主要相眼睛,闽人相骨,浙人看是否清秀,淮人看是否厚重,宋人(河南人)相口,江西人相色,鲁人相轩昂,胡人(西部少数民族人)相鼻,太原人相重厚。这和鸽界倡导的“一方水土养一方鸽”,各地鉴鸽区别对待的理念相似。这是地区特征与“相”的关系,还有从“相”到形,进而推测机体功能与“相”的关系。

《黄帝内经》提出的人形体五种差异情况也适用于对鸽子的认识,包括骨节大小、肌肉坚脆、皮肤厚薄清浊、气的运行滑涩、经脉长短、津血多少等。基于此,通过人的形体、四肢、关节、肌肉等能测知五脏六腑的形态大小。虽然通过身形、肢节了解内脏情况不像望面色、面相那么简单,但也可行。例如,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像伞盖,从鸽前胸宽窄、厚度、肩夹松紧能判定其呼吸系统;心是主宰,以缺盆为血脉通道,观察鸽两肩端骨距离与胸胃剑突长短可测知心脏大小脆坚;肝开窍于目,从鸽子眼睛大小能判断肝是否坚固;脾捍卫全身,了解鸽子唇舌味口好坏可知脾病吉凶;肾主水液,虽耳被毛羽覆盖,但甄别毛羽可大概知鸽肾脏虚实;六腑中胃为水谷之海,鸽颊部肌肉丰满、颈部粗壮、胸部开阔说明胃容纳水谷量很大,鼻道深长可测大肠状况,口唇厚且人中沟长可测小肠情况,下眼胞宽大可知胆气刚强,鼻孔掀露可知膀胱易漏泄,鼻柱中央高起可知三焦固密,鸽头形、鼻相、脖颈、咀喙长短粗细的要求也有此理论根基。

在古代,交通不便、地区交流少,人种及动植物品种融合难以动摇地区物种形态,所以先人能总结出简单实用的“鉴、相之理”。如今进入“地球村”时代,交流融合、改变改良是各行各业面临的情况,于是有了“南人北像,北人南像”的说法,即融合南北优点,兼具南方的精巧和北方的剽悍。在鉴鸽方面,“好的洋血像国血,好的国血像洋血”的鉴鸽理念流行起来。所以,鸽子能否通过外观来育种、参赛,关键在于是否具备长期实践形成的系统理性的鉴赏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