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赛鸽羽色之谜:从詹森兄弟育种智慧看红鸽稀缺现象
- 更新日期:2025-09-23 14:44:12
- 查看次数:
一位中国鸽友曾致信国际鸽坛泰斗、荷兰鸽刊作家艾迪·夏拉肯先生,好奇询问:“为何当下赛事中夺冠的红鸽或白鸽数量寥寥?”夏拉肯先生的答复直截了当:“并非我们不欣赏它们的艳丽色泽,实则优秀红鸽、白鸽本就凤毛麟角,在比利时与荷兰的赛场上亦难现锋芒。”
对于大师的见解,笔者无意置评,仅愿结合自身浅见及詹森兄弟一脉相承的育种精髓,与诸位鸽友共探究竟,携手精进。
一、羽色定向培育:育种家的调色艺术与詹森兄弟的实践
众所皆知,詹森鸽系的根基始于一羽传奇红鸽——“神气红母”(B45—411053)。此后,以这羽红鸽与其他羽色种鸽配对,每隔数年便有卓越红鸽脱颖而出,诸如红狐B60—6498702绛雄、红狐B73—6780622绛雄、红狐B81—616651绛雄,以及“好红母”等,皆是各时期红狐血脉的典型代表。
然而,詹森兄弟内部对红鸽羽色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分歧隐然存在。回溯至1951年的一场拍卖会,他们提供的36羽赛鸽中竟有6羽红鸽,足见当时对红鸽喜好的差异。这种分歧深刻影响了后续育种策略:他们倾向于用红鸽与其他羽色鸽杂交,经赛事筛选后,重点利用雨点、瓦灰、石板灰等羽色培育后代,而将产出的红鸽多用于出售。
这一策略催生了诸多名垂鸽史的经典案例。凡勃克士铁麾下大名鼎鼎的“灰石板”(7次冠军),便是“红狐138”直孙“龙卷风”的后裔——后者于1984年一年内豪取9项冠军,其血统可追溯至含“红狐(VOS)”血系的B83—6197207雨点鸽;“年轻麦克斯”同样源自红狐血脉。可见,詹森兄弟真正的育种玄机,远非表面所见那般简单,需从血统书之外的深层逻辑去剖析。当红狐后代(其他羽色)出现退化迹象时,他们会适时回配高代红狐绛鸽,由此孕育出的石板灰、雨点、瓦灰鸽,往往能开启新一轮的竞技辉煌,成为赛场与种鸽的双重佼佼者。这正是詹森鸽舍始终保留少数红鸽的核心奥秘。
羽色搭配规律揭秘:
- 红雄 × 雨点:可育出红雄、红雌、灰雌、雨点雌;
- 红雄 × 灰雌:可得红伦、灰雄;
- 红雄 × 红雌:能产生红雄、红雌、雨点雌、灰雌、白点雨点雌。
由此可见,红鸽与其他羽色鸽的组合,能衍生出丰富多样的羽色类型。詹森兄弟正是巧妙运用这一规律,将瓦灰、雨点、石板灰等羽色鸽子广泛用于参赛或留种,而将多数红鸽推向市场。这种“调色板”式的育种手法,充分展现了大师们因势利导、灵活应变的智慧。
二、“红鸽难夺冠”系相对认知,切勿一概而论
针对鸽友提出的“红鸽赢赛不多”之问,笔者认为应辩证看待,此乃相对而言,绝非绝对定论。以上海市鸽协2001年春季500KM赛事为例,参赛总数达5万羽,其中红鸽仅500羽,占比区区1%。在这如此悬殊的比例下,红鸽想要突围夺冠,难度可想而知。但并非绝无可能,同年上海市春季1500KM近7000羽规模的比赛中,冠军恰是一羽红鸽。
世间万物皆具相对性,看待问题亦需客观全面。当前多数鸽友偏爱瓦灰、浅雨点,饲养重雨点者渐少,红鸽更是门庭冷落,即便偶有饲养,也常被“调色”处理。潮流总是随风而变,90年代北京南路放飞广州,因冠军为红鸽,一时红鸽身价倍增,风靡京城;台湾陆翔时代盛行淡雅羽色如浅雨点、瓦灰,转战海翔后,难度升级,羽色偏好随之加重,重雨点乃至全黑羽色再度兴起。这种转变背后,既是个人审美趣味的映射,更是实际参赛需求的驱动。试想未来赛鸽商业化浪潮下,羽色岂非次要?唯快不破,能为主人争光、创造经济效益,才是硬道理,谁还会执着于华而不实的观赏鸽呢?
在此,笔者想对这位鸽友说:莫要对红鸽抱有偏见,任何羽色都可能孕育良驹,只要能为您赢得荣誉,何必纠结于羽色之分?以上拙见,若有不当之处,诚盼各位鸽友不吝赐教,共同探讨交流。